为什么?他知道稍微降低一点水平也做得了题。这是有练习方法的。
第二,刚才说了,考场上一定是理性及感性的一部分,只有一种人整个考试可以全理性做出来,就是他认为自己考试从头到尾不会遇到一点障碍,但是这样的人比例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是只要有遇到障碍的考题,他就一定会有感觉出现,因为第二步就是每一种题型必须练习感性过程,什么叫感性过程?一般学生是这样题的,就是一题多解,练习各种各样的思维。
比如这道考题,有七种方法,练习各种思想,哪种适合你,但是大家知道,这七种方法,你换道考题之后,可能应用一、二、三种方法,如果再换道题,是一种方法,考场上是得分,不论哪种方法都是得分的,不会说这个方法巧妙,我加十分,没有这个概念,因此导致要想能在考场上不要花太多时间慢慢琢磨的话,就得这么练,平时练习一解多题,这个难度其实比一题多解的难度大,什么叫一解多题,我就用了一个思想,把所有的考题做的过程一模一样,如果这么练习,导致在考场上,你出来题之后,在你无法有很强理性分析的时候,我可以反过来提到一个做法去做,但是一解多题的意义是说什么?不是说某一类题一解决多数题,可能很多类都是一个解法。这被我称之为做题的感性过程。 这两步如果做到提高,在总量上就得分多了。
另外是细节概念,像这次考试还涉及什么问题?比如说审题的速度,以前学生可能也注意审题的事了,但是没有把审题的速度作为第一位。可是大家说,在理综考试题中,这种题很大,但是在这种题量很大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自己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并不能够完全把它看得出来。
再有就是什么态度?你审题,量很多的时候,你的记忆量就并不够,因为你的记忆就这么长,可能该记住一二三个点,但是你可能七个点都记住了可能一、二、三个点忘了一个,你会找半天才找到,而你把这个规律马虎就不对了,这叫做什么概念,就是怎么审题的方法练习问题。种种这些,可以这么说,我这么认为,我多说两句,我是这么感觉的,我这次考试加上对去年06年考试的研究,我发现一个概念。
我对北京卷是这个感觉,整个考试的风格,出的非常好,已经开始从综合的角度去考学生的能力,就是这个能力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您课本所学知识,这个变化我希望各个老师和学生需要尽快注意。比如在考场上,当我遇到一道不太熟的考题的时候,这时考什么能力?你有没有本事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出现的时候,仍就可以非常游刃有余的解决,而不是老去回忆以前的思想,解决完之后,自己心里不会说老不踏实。因为你要不踏实,下道考题你会有点悬。再比如,整个题计算的几点,你的书写工整性,这些过程是考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点,我感觉到考试已经开始逐渐从知识点的过程,逐渐转向从综合素质上的考虑,很多东西都叫素质,思维叫素质,书写也叫素质,审题也叫素质,记忆的东西也叫做素质,对题目的理解也是素质,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过程,而不能单单只读课本,课本也不是不重要的,课本是第一位的,一定课本是第一位的,但是只看课本的过程,可能顶多拿基本分,再往上得分数就不见得,你通过再做一年的考题可能再提高一部分,可以再往上,比如你想得600、700分数的学生,你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