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第一道考题,从做第一题开始,学生是很正常的过程,从做第一题开始,他做着做着总归会做到一道难题,或者也许并不难,但是他当时没有想明白这道题,或者以前没有做过的这道题可能产生障碍,障碍有大有小,正常的考生,一道题的障碍不会有影响,会接着做下去。但是,如果他从这开始,到这,出现了第二道有点障碍的考题,在这个情况之下,他就有一个变化了。
他做的第一道题到这个道题之间,他所用的都是理性思想,这个理性思想和平时的复习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从这块开始,到整个考完试结束之后,他所做的很难用平时考试一模一样理性思想了,将几乎进入感性思想。无论是什么题,就算是数学题都很可能进入相对的感性过程。在这个情况之下,这步过程就属于平时没有练进去,水平好的人在感性的时候,相对比学习差的人准确率高一些,但是到了这个过程之后,他的很多错点就不是一个人控制的了。
可以这么说,这个考试之后,我最大的心得对我的教学理念产生第三点的补充,除了知识点的梳理和理解,整个思维体系的构建之外,必须加进一个全部考试的情商的训练。这个我给大家说细一点。我可以举例子,比如很多考生在考管试之后如果分不高,或者做得不好,他会说是我发挥不好,比如知识点不熟悉,但我可以拿北京这次试卷举例子,是真的发挥不好或者不熟悉吗?比如说,北京卷今年理综部分的第二道综合题,这道题的难度本来非常之小,原文条件给出一个圆盘之间两个一个电视压,同时给出距离地,第一个问电厂强度等于多少。直接一步等于U/D就完了,但是很多考生觉得不对,高考不可能考这么简单的考题,所以肯定是有个弯,我没有想到,要慢慢琢磨,琢磨了很久以后,确实好象没有什么东西,算了,接着做下面的。但是他已经浪费了两三分钟,时间已经浪费了,学生一看表,紧张度增加了,这是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选拔类考试,在考场上,你肯定会遇到可能以前不熟悉的题型,或者这个题型也熟悉,但是内容不熟悉,而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我搜集的知识点做这个题,或者我搜索类似的考题来做这个题目,但是知识点是你完全会的,但是由于内容并不是很熟悉,在这个情况之下,学生做的时候,就会出现什么状态呢?他想把这个题完全研究透,是完全研究透,他心里才放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