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房价收入比一路走高的同时,中国城镇居民的购房能力和意愿越来越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计划在未来3个月购房的居民比例在过去4年来不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购房负担的加重降低了居民的购房意向和有效需求。
即便一些家庭愿意贷款购房,去年以来不断收紧的信贷条件也影响了其贷款购房的能力,进一步削弱了有效需求。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提高首付比例、更加严格地限制第二套住房的贷款、多次上调利率等,使得贷款买房变得越加困难。很多银行顺应央行和银监会的要求,收紧了信贷标准,贷款审查更加严格。央行在2007年6次加息,使得5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提高了99基点,从6.84%上调至7.83%,这加重了房贷者的偿债成本。以上海为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房价数据,一个三口之家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需要74.3万元。根据首付最低三成的规定,可以贷款52万。我们假设该笔贷款是 30年期的等额本息贷款,那么6次加息导致每月利息支出增加约为285.82元。按2007年上海家庭平均可支配月收入6955.87元计算,增加的利息支出占到可支配月收入的4.1%。表面看来,增加的负担似乎并不是太重,但如果考虑到月还贷额本来就达3054.0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3.9%,加息使还贷负担上升到可支配收入的48%,购房者的负担绝对不轻松。今年9月份央行已减了一次息,但鉴于实际存款利率仍然为负,我们认为进一步减息的空间并不大,因此购房者的偿债成本不会很快减轻。
总之,偏高的房价收入比、紧缩的信贷,以及对房价进一步下跌的预期,抑制了普通家庭对住房的有效需求。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周期、收入增长预期减弱的情况下,除非房价明显下跌或信贷明显放松,对住房的有效需求在近期内不会很快好转,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也就不会改善。换句话说,房价还得下跌。
作者:孙明春 陈家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