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要求收取每学期500欧元的学费。也就是说,我们差不多是德国的两倍!而20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已经是一个农民近4年收入的总和!从学费占人均GDP来看,我国目前人均GDP约8000元人民币,8000元的学费占人均GDP的100%!而在学费较高的加拿大和美国,学费都不超过人均GDP的10%。《中国教育先锋网》在去年8月12日发表了陈明远的文章《大学学费:相隔六十年》。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在30年代我国的国立大学每年约收取22—40银圆的学费,师范类不收学费。 从货币购买力看,30年代银圆1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也就是说,在30年代国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660元人民币。作者根据1929—1930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报告《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所提供的数据揭示,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也就是说, 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可以看出,平均8000元的学费不但严重超出当前中国社会及学生承受能力,而且致使社会成员面临的受教育机会甚至不如上世纪30年的旧中国更公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