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持有这样的观点已经很不合时宜,但我认为从广义的角度,教育应当具 有双重属性:经济或产业属性,事业属性,从事业的角度应当是容易理解的,作为产业属性,它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育消费对相关产业的贡献和拉动;教学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校办产业(企业),;民办教育的发展。在这四个方面中,教育的相关消费无法进入独立的属于教育的产业统计体系,对学校来说,教书育人与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成果的转让与应用是第二位的,校办产业在经历了1999-2001年的所谓高科技泡沫与神话后归于沉寂,真正得到发展的是民办教育,就是教育进入市场的这一块。现在有一种迹象,有人把教育以及教育产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了民办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扑脏水的行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决策者可以想一想,结合教育自身的特性与中国的国情,你难道可以把中国的教育都推向市场吗?中国民办教育能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流吗?不可否认,民办教育在发展中客观上对高校高收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问题是,在民办教育如野草般遍地生长的时候,教育部门和决策者从战略上重视了吗?调控了吗?引导了吗?问题并主要在于民办教育,而是我们并不清晰的教育思路以及问题变的不可收拾时马后炮式的决策与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