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派、留日派以及本土派如陈水扁、游锡等人,给台湾带来了不同的政治眼界。据民调显示,台湾公认最具国际观的,是马英九与吕秀莲这一对哈佛校友,次之是留日的谢长廷,而阿扁、游锡之类的本土派,则被认为国际视野最为狭窄。
这种当权政治人物越来越狭隘化,正好反映出台湾文化本土化的潮流。不仅政治人物越来越本土化,经济领袖也渐趋本土化,比如雄踞台湾多年首富位置的郭台铭,就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企业家。这种本土人士占据高峰的情形,与台湾目前的留学状况亦相映成趣:从上世纪50年代一路狂飙的留学运动,到目前已经很少有学生热衷出国镀金,反映出台湾的“人才国际化”已经到了非常充分饱和的程度,也证明台湾的教育状况和工作状况都已经与美日相差无几。
五、蓝血之“道”
在异国留学,只有先做学生领袖,才有可能日后成为国家领袖。利用StudentLeader的头衔,他们寻找机会,一步步进入权力的场域。
寻找亮相的机会
每年6月上旬,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国际关系和外交闻名的乔治·华盛顿大学Elliot国际事务学院,一反暑期冷清,热闹非凡。西三十街旁的学生寝室,被操着各种方言的中国学生住满。
因参与当年中美乒乓外交而声名大噪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每年都会在此举行四天的“美国外交论坛”—邀请全美各地的中国学生代表,来华盛顿与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国会的议员以及企业领袖、媒体记者、NGO人士座谈,以期“增加中国学生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了解”。
尽管暑期是难得的打工机会,但每年都有四百多中国学生精心准备,从各地赶到华盛顿。对很多人来说,这里的四天,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个认识高层人士的难得机会。
在海外的求学生涯中,这是异常关键的一环。很多学生相信,与某一个重要人物的结识,也许会改变一生。
有规划的学生们,通常会留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无论是参会,还是参与公益实习,只要能够为未来道路积累有价值的资历,他们都会严阵以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