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美国众多的总统律师出身的原因。
这可能也是严嘉一定要去耶鲁读书的缘故。
四、蓝血之“岛”
2006年1月6日,本是台湾一年一度的“哈佛校友会”会员大会,却意外地充斥着剑拔弩张的政治味,俨然成为2008年“总统”大选的前哨战。
饭店外面的停车场里,停着十多辆电视台卫星新闻转播车,全台湾观众都聚焦于吕秀莲和马英九的对谈。
吕秀莲咄咄逼人,言出讥讽,而马英九也不甘示弱,立刻回击。
在美国,吕、马二人乃是哈佛大学法学院前后届学姐、学弟的关系;而在台湾,吕、马虽然同为哈佛人,却由于政治不同调,一见面就捉对厮杀。
其实,吕、马的不和,只是诸多台湾“同学会”故事中的个案插曲,大部分“同学”,还是经脉交错、互帮互助的。
“只要有学长、学弟关系,很多时候都可互相提携。”同是哈佛校友的“立委”吴志扬强调。一直以哈佛人为荣的他,到现在还经常戴着哈佛法学院的戒指。
吴志扬回忆,十多年前,他的父亲、也就是现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坚持要他申请哈佛大学,“因为进了哈佛,就等于拿到了晋身台湾政治核心的门票”。
“原来你是我学长啊!”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会立即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成了台湾政商人物“接头”的密码,也是想攀援权势、希望登堂入室的后来者与前辈们套近乎的第一句暗语。
从1950年代即开始留美热潮的台湾,有海外教育背景人士已经覆盖当地政商学军,在各个领域均是主流力量。从最早回来的理工背景学生,到后来归返的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令台湾社会,从肌肉到骨骼,经历着深刻变化。
哈佛同学会——显赫的晋升平台
“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这曾是台湾学生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反映出台湾五十多年来的留学趋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