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编制个性化的“班本课程”
班集体的几十个鲜活的生命是带着自己的成长经验来到班级的,学生的成长有个性化的需求,但在几年的共同生活中又会形成班级群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共性的成长需要。把学生共性的需要整合起来,用课程开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形成了各个班级的“班本课程”。
临沂八中教师王立华认为,“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参与的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不属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让我们通过“‘燃烧生命激情’编制方案”来分析他的“班本课程”编制流程:分析班级现状确定“班本课程”的编写重点,确定实施方案,编写初步的“学习指导书”性质的文本素材,组织实施。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开发决策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证了“班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比如,在课程编制的第三步,王立华在形成了一些教育主题之后,又把这些教育主题拆解形成了系统的主题活动。像“主题五”就有四项活动设计:活动一,“征服自然”还是“卖弄小聪明”;活动二,仅仅是动物本能吗;活动三,生命世界很神秘;活动四,敬畏生命。
“班本课程”完全出于班级内部学生的成长需求,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是以发展本班级的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的。因此,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及时、有价值的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