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但历史真相只能有一个。
李君如:历史真相几乎是无法还原的。《史记》写霸王别姬,难道司马迁看到了当时的场景?还是多年后通过走访得知的嘛!后人的说法就那么准确?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说,这是一种文学创作。
就在你现在坐的位置上,陈丕显(原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女儿和我哭诉过,说她哥哥写的关于陈丕显的回忆录很多情况不是事实。这只能说明,人的记忆,有时没有那么准。
中国新闻周刊:那我们如何对那段历史做出判断?有人说,阶级斗争的提法,并未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消失。
李君如:口述历史非常重要。30年前参加会议还健在的人都年事已高,他们的口述值得去抢救。如果问我个人的看法,我对他们讲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相信的——你想,让你编,你没有经历也编不出。只是,最终的真相如何,在历史无法还原全部的情况下,你如果看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口述历史,可以自行做一个判断。
中国新闻周刊:还得向您请教一个被采访者说法不一的问题,有人说,华国锋并未阻止过邓小平复出,这是否属实?
李君如:这么说吧,虽说华国锋后来顺应了潮流,但“两个凡是”的提出,是不是不利于邓小平的复出?现在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实际上是有拍板权的,但他毕竟在形式上还只是三号人物。这样,和作为一号人物的华国锋之间,有些矛盾也是正常的。
中国新闻周刊:同时也有包括于光远在内的一些亲历者提到,华国锋人厚道,民主,强调集体领导,党内在那段时期出现了之前难得一见的民主风气。他甚至对与他唱反调的中央多数新闻媒体,都没有秋后算账。一些被采访者据此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民主的空间,恐怕也很难集中全党智慧,做出那场伟大历史转折的抉择。
李君如:这是事物发展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转折的大主意是邓小平拿的。邓小平的习惯就是不怎么管具体的事情,总是琢磨大方向。
我们评价一个伟人,要看他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表现。对中国的前途命运做出决定的,是邓小平。
你看他在中央苏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的建设时期,1975年的大整顿时期,1977年复出以后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等,无不证明了这个小个子巨人的伟大。
即使是面对毛泽东这样的权威,他先是在上世纪60年代沉默,被毛泽东戏称为你耳朵聋,坐到前面来;后来又在1975年坚定不移地坚持了整顿的原则,哪怕再被打倒也在所不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