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稿怎么发
周鸿书的奇怪很正常。因为按照惯例,北京市委开会的消息,新华社应该在当晚发出电讯搞,以便第二天媒体采用。但这一次新华社没有这么做,原来,对于如何报道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新华社总社领导还没拿定主意。
杜导正曾向徐庆全讲过当年那则新华社电讯稿的发出情况。徐庆全忆述,杜导正看了周鸿书的稿子后,觉得关于“天安门事件”的内容非常重要,但淹没在长长的报道里,不突出。于是,杜导正就和国内部的几个副主任商量,能否就这一段单发一个电讯稿。事涉重大,国内部将稿子送给当时的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穆青审定。穆青表示支持,但说,还要和一把手曾涛商量后再做决定。当晚,穆青与在京西宾馆开中央工作会议的曾涛通了电话。
15日,周鸿书接到总社电话,要他立刻回总社开会,研究发表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消息。电话还说,曾涛从京西宾馆打来电话,说这个消息要突出“天安门事件”。
周鸿书立刻赶到总社,杜导正以及国内部的几个副主任都在。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商量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按照原来周鸿书的稿子发,但在导语里突出“天安门事件”的平反;另一个方案是把贾庭三的那段话单发,但大家担心通不过审查。
周鸿书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说,“今天的《北京日报》已经登了会议的报道,里面有关于‘天安门事件’的那一段。我们是否可以从报纸里把这一段抽出来单发。既单发,还不用送审。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最后,杜导正拍板:做两个方案,一个摘出来单发,一个放在导语里,最后送给穆青审定。
由于周鸿书比较熟悉情况,后来,单发的稿子就由周鸿书执笔。
根据穆青的回忆,标题是再三斟酌的。国内部曾经定了一个长标题,确切但不醒目。后来,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标题改为《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此后,穆青和曾涛又通了十几次电话,一直折腾到晚上,才把题目最后定下来。
这天午饭过后,正在京西宾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曾涛,就新华社电讯稿的事,征求了杨西光、胡绩伟、于光远的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