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父亲
来源:网尚文摘
原作者: 陈沛
推荐人: 党毅浩
十年前,父亲的脊背开始有了驼的征兆,母亲告诉我,那是由于长时间劳作累得结果。五年后,父亲的脊背渐渐有了好转,没有以前那样弯曲了,也不再继续弯了下去了,反而有种想要挺直的感觉。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几亩田地打交道,那仅有的几亩地,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命根子。小时候,仍记得这样的情景,每年,一到收获的季节,如果收成不怎么好的话,父亲就会有好长的一段时间高兴不起来,甚至一直到来年收获的季节,但如果收成好了许多,父亲会一年都会显得很自信、快乐。
父亲的脊背本来是不驼的,只因肩上的担子太重。小时候,每年,我都会陪同父亲一起到镇上交公粮,这是那个时代每一个农民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时至今日,我仍那个记得那个年月里,父亲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重,他活的有多么累。在我十岁那年七月的一个早晨,我和父亲很早就从家里出发,争先恐后的加入到交粮大军之中,父亲拉着一大车的粮食,而我却坐在高高的车上,看着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子,吃力的往前移动着。那本就不是很宽大的助拉带深深的陷在了他的脊背里,“父亲太累了。”这时当时我心里想的最多的一句话。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镇上的交粮所,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车辆和交粮的人,人的吵闹声和车的鸣笛声交杂在一起,好不热闹,令人有种眩晕的感觉。当时就是弄不明白为什么白给粮食还要遭受这份罪。父亲吃力的拉着车,跟着车队一点一点的往前移动,每次驾车前行,他都会咬着牙把车压下来,然后,在把整个身子向前倾,直至把整个车子拉动了,这时他才稍稍的松一口气。
北方的七月,骄阳似火,整个地面都被毒辣的阳光照射着,很多人都显露出了不耐烦的情绪,但父亲仍是耐心的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位置。从上午九点多到下午四点多,最终,终于轮到了我们家,父亲拉着车走进了那个即将装满粮食的大院,他把车子停在了一个称粮处,然后,自己又独自把所有的粮食袋搬到称上面,称过之后,再把所有的粮食一袋一袋地扛到仓库。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恨不得快些长大,因为,这样就能够帮父亲一起扛了。甚至心里开始辱骂身边的那些所谓的收粮者。但父亲却没有显露出半点的不满,反而面带笑容,只是不停地把一袋又一袋的粮食扛过去。二十多分钟后,几十袋粮食被父亲一个个给扛完了,而这时的父亲早已累得疲惫不堪。身上的汗珠不时地往下流着,他蹲坐在车旁,大口地喘着粗气,一口接一口的吸着旱烟。
回来的时候,我硬是没有让父亲拉车,自己拉着父亲回到了家中。因为,像父亲这样的农民,活得太苦太累了,我只想让他尽可能多歇一会,让他肩上的负担轻一些,让那早已不再挺直的脊背驼的慢些。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年又过去了,父亲也老了许多,头发中不时的会露出一丝丝的白发。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父亲依旧是任劳任怨的打粮、交粮,直到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从今年开始,中央决定,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农业税全免政策,并且还会对种粮农民按时发放农业补贴。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父亲坐在电视机跟前,脸上流露出的是一种不敢相信的表情,眼眶里竟然溢出了泪水,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个人静静的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堂屋正面的墙上新挂了一幅字,上面写着“国税予民,社稷有望。”八个大字,虽然看起来不见得有多么深的功底,但字里行间仍不缺乏刚劲。在问了母亲后,才知道是父亲昨晚写的,父亲在看了那晚的新闻后,回到房间找了一些纸张和笔墨,听母亲说,父亲本就不会些毛笔字,但那天晚上,他写到了深夜,写了一张又一张,但总觉得不够使自己满意,撕了写,写了撕,最终,才决定把他认为最好的一张挂在了正堂屋的墙壁上。
从那以后,父亲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每年到交公粮的时候,父亲不再独自拉着一大车的粮食到镇上了,而是呆在家里的葡萄棚下面纳凉,到丰收的季节,父亲凭着自己的努力劳作,收成都很好,家里的粮食把整个屋子都给填满了,看着自己付出之后的回报,父亲总是面带笑容,似乎觉得生活从那一刻已开始向美好的方向转变。
如今,国家政策好了,父亲为了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父亲总是在盘算着如何把自家的地种好,虽然年老了,但父亲的干劲却显得十足,自家那几亩地早已满足不了他干活的欲望。所以,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父亲用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地,每次放假回家,父亲总是会带着我到田地看看,一路上,总是不知疲倦的向我介绍着种种的成果,字里行间无时不流露出对党的英明领导的赞扬,看着眼前的父亲,我的心里多少有了一些安慰,毕竟,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受苦受累了,而这一切都应归于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父亲的担子轻了许多,那原本有些驼的脊背也渐渐的挺直了起来,和父亲一样的其他农民,也正在一点点的挺起自己的脊背,正如他们的生活一样,正在越过越好中进行着!
如今,父亲已经不再只满足于种地的事,平时,没有农活的时候,他总是会找一些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一时间,父亲成为了林邻里之间的响当当的人物,大家都很尊敬他,有什么事都找他,父亲也会经常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积极的帮助周围群众谋划种种的事情。父亲喜爱写些毛笔字,经常联系,写的最多的是歌颂党和政府的文字。正象他说的那样,党和政府为我们想的太周到了,这样的党和政府就应该夸赞。
如今,家里的正屋还挂着“国税予民,社稷有望。”这一幅字,一直给予父亲,给予家无尽的力量和温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