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策:(一) 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二)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强化工业节能,推进建筑节能,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抓好农村节能,推动政府机构节能。(三)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全面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培育节能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节能领域的合作。(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四) 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要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完善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和电力调度管理。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五) 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实行节能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节能融资渠道。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六) 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