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NEC
点评:绝症者誓搏3G。与众多日系手机一样,NEC面对中国市场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身患日系手机的流行绝症,即使放低姿态,打出降价牌也无力回天。NEC目前的策略是瞄准3G市场,全力一搏,但当所有企业都看准了这块“肥肉”,自己能抢到多少,确实不容乐观。
事件:
——2006年8月,有用户发现NEC730型手机收录了“中国狗”一词,引起国人强烈不满。
82.吉利集团
点评:吉利作为一家地方性、小排量汽车整装民营企业,在企业、产品的定位与其标志、品牌的定位上关联度不高,相互作用不紧密,甚至时有矛盾。知名度构建初期的非良性环境,使美誉度大打折扣。入市初期留下挣扎痕迹,影响汽车品牌必备的现代化特质;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自发特点,没有经过科学化界定,存在另类表现、边缘化倾向。当务之急是强化企业科学化、国际化表述,有效控制企业信誉风险。短期内建议调整解决一致性和统一性问题,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基础建设是构建信誉管理体系,落实品牌信誉战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价值。
事件:
——参加2006年北美底特律车展,回国自诩赢得“银钻奖”。
83.辉瑞
点评:世界“伟哥”遭遇中国“官司”。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能被中国公众所熟知,也得感谢“伟哥”知识产权纠纷惹来的麻烦。但国内12家企业组成的“伟哥联盟”不仅抢占了“伟哥”大量的市场,而且旷日持久的官司还将给对手留有足够的时间。再者辉瑞屡屡威胁撤资的行为更让人产生资本霸权的联想。
事件:
——2006年6月2日,北京市一中院对万艾可案中辉瑞公司所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收回专利无效决定”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84.中国粮油食品集团
点评:低调的巨人。它是中国少有的几个世界500强公司之一,但却鲜为公众所知。其集团品牌营销未能在消费者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中国公众对其属下品牌认知甚至超过集团本身。作为一个多品牌企业,整体形象和信誉的打造应予加强。
事件:
——2006年9月,中国粮油食品集团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对“长城商标亿元侵权案”的胜诉。
85.大唐集团
点评:垄断者的自律承诺。作为中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无法替代的市场地位和资源整合优势。与大多数中国国有企业一样,信誉管理的构建尚处前期阶段。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创新以及与公众的积极沟通是打破公众对国有企业垄断忧虑的有效途径。
事件:
——2005年8月,大唐集团向社会作出资源节约承诺,并提出在未来3年里每年将节约原煤1600万吨,相当于3座大型煤炭矿的年产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