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在景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她是一种专门为宗教祭祀活动服务的民族宗教音乐。其旋律玄妙悠雅,古色古香,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传播。
由于她是专为宗教祭祀活动服务的民族宗教音乐,因此在活动及演奏等形式上便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更显得神奇奥妙,认为能听到此乐者能“消灾避邪,增福增寿”。因此,在景东地区被人们尊称为“雅乐”或“仙乐”。
景东洞经音乐的渊源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景东设卫,内地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便随同大批的“军屯”人员传入景东,洞经音乐也随着传入,并在景东广为流传。每逢盛会,必弹洞经。据嘉靖景东直隶厅志记载:“是庙必有祭,有祭必具乐,具乐必有舞。”当时演奏洞经不仅弹唱,而且有舞生伴舞。分左舞和右舞,并载和舞谱及工尺谱,同时附有各种器乐器械图和演奏技巧说明,由此可见,景东洞经音乐早在明嘉靖时期就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了。至清代更加盛行。县城、清凉、文井、前所、大街、花山等地都有洞经会组织活动。雍正八年(1730年),曾任景东府掌印同知的流官徐树闳先生曾吟词赞誉当时景东盛景:“曾是当年百濮地,于今风物严中原”。后来,景东的洞经音乐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除了带有宗教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群众性。所以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播。民间把这种活动称为“洞经会”。洞经会为业余性的群众组织,其成员一般都是本地区较有名望和有一定学识之人。
景东宗教活动主要以道教为主,同时信奉佛教和儒教,可谓儒、释、道三教合一。即:“儒冠道服释加裟,紫竹红根白心芽。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共一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