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但需要顶住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加大升值步伐的压力,建立新的汇率机制,也需在管理好过量的流动资金的同时,避免资本外逃和通货膨胀——中国去年的FDI实现630亿美元的新高;而本已十分庞大的商品贸易顺差在2006年又劲增了74%,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这种巨额的贸易失衡导致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国内银行体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通货膨胀率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以及企业的盲目投资等。这一切足以考验周小川作为中国金融政策的决策者之一的学识、国际视野、操作技巧和灵活性。
至少现在看来他应付得当——人民币在2005年7月一次性升值以后,通过逐步扩大汇率波动范围,人民币汇率又以小步渐进的方式逐步化解之前积聚的巨大升值压力,新汇率机制运转平稳;在货币供应量超过年初设定目标的时候,央行适时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27个基点,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实现了有机配套使用。
2006年出现在国际上的是更加自信、老练的中国央行行长。而一年多前,这些可能还属于溢美之词。当时中国再度进入一个对人民币价值充满疑虑的年代,有关周小川本人,就像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一样充满问号。
被称为学者型官员、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周小川以为人和气、行为率直闻名。在出任央行行长前,他是中国证监会主席。那两年多的任职经历可谓毁誉参半:他致力于将符合国际规范的监管架构和监管政策引入中国证券市场—如出台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这一重大经济改革举措,这让他赢得了外国金融公司高级管理人士的尊敬;但市场却并没有对他的努力报以鲜花和掌声——上证综合指数在他任期内下跌了18%。有人评价周小川就像北京十字路口的交警,白手套雪白无暇,动作准确无误,但周围的车流依然混乱不堪。
而现在央行行长的位置却是一个世界级的风口浪尖——急剧增长的出口和蜂拥而至的热钱使人民币遇到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但问题是在拉动国民经济的三架马车中,由于投资过热、内需不振,中国经济已经是依赖外贸出口一马奋蹄的尴尬局面,听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周小川对这一超级难题的应对,不但展示了其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也让外界确信他具有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技巧和灵活性。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人民币的升值并未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的伤害。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