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上市,也是把双刃剑。就如同新东方一样,从来都是危机与希望并存,内忧与外患不已。最适合拿来与俞敏洪比喻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基里斯之踵”。因为脚后跟没有被冥河水浸泡,即使周身刀枪不入,但还是具有了明显的缺陷和天生的弱点——俞敏洪创业伊始,就遭遇了一种划时代的大是大非的诘难与拷问。可惜的是,他不能、没有和无法回答我们很多人也模棱两可的问题。
产业化之虞:教育?还是培训?
俞敏洪的头衔里有一个“教育家”的称谓。但实际上,他充其量是个“培训师”,因为学生海量,抑或可以称为“培训大师”。原因很简单,他的“教育内容”是技能而非学术。于是,他做出的全部贡献并非“通过英语教育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于是,他的新东方就成了GRE、托福、雅思这些“中国高教成果收割机”的“辅机”。
教育者,教养化育也。在新东方,尽管俞敏洪反复地强调要建立“非功利”的“有点高尚”理想主义的新架构,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的献身精神就总是与新东方无缘。这是因为,俞敏洪本人就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学生”,而他创业的初始动机也并不“远大”,这种“胎”里带来的先天不足,是新东方“闹待遇”、“分钱不均”等等“没文化”现象在险象环生中将俞敏洪拖入更深的泥潭的“病理”。
于是,就像当年孔子因为收了学生的肉干(学费)而使得人们指责他的教育家DNA不纯一样,俞敏洪难以逾越的,是教育的商业化悖论——俞敏洪曾表示想把新东方办成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对呆板的中国教育体制做个补充。在他心目中,私立大学“代表了很高的办学境界和理念”,但他不会不知道主流的私立大学都是非赢利的,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到MIT……更不可能是上市公司。据统计,美国非赢利和赢利性质的私立高校分别为2307所和2584所。赢利性高校的学术贡献与非赢利性高校根本没有可比性。而这个没有钱就一天也玩不转的新东方,能够教养化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吗?能够锻炼和考验出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团队吗?能够成为名垂青史的教育大家吗?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