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股"福利房回潮"的冲动中,央企的动机似乎更强烈一些。
有熟悉内部规则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央企属于经营性机构,可以不断产生企业利润。"这个利润怎么花?一是对外扩大投资,二是对内增加福利"。由于当前对央企红利上缴的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现实中,难免倾向于"自肥",提高员工住房福利即是一种主要表现。
2009年,中石油曾斥资20.6亿元团购北京市朝阳区"太阳星城"8栋住宅楼和2栋商用楼,外加2个地下停车场。
今年5月,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在17家资源垄断型央企的财务审计结果中,发现了超发住房补贴、垫付住房集资款等诸多涉及部门住房福利的违规违纪问题。其中,三峡集团2007年曾为职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垫款2.25亿元。
一位研究央企问题的学者认为,央企超发住房福利,比部委公务员分房更加体现不公平。据他调查,早在2007年,一家央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年薪就已达20万元水平。"如此高的收入,还要给他分房,显然不够合理"。
部委公务员的住房苦恼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今年初,住建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下称"国管局")启动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住房怎么解决"的相关课题研究。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披露。
一位曾在国家发改委任职的学者表示:目前部委公务员中,"科级以下的年轻公务员每月只能拿到3000元左右,租房都困难,根本承受不起买房的压力。如果不给这部分年轻人提供住房保障,他们会觉得没有希望"。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姜玲在论文中曾援引一组数据: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进行的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宅保障和需求水平调查和研究"报告显示,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无自有住房户的比例为21.1%,且主要集中在处级以下级别的公务员中。
其中,1999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比例占到了无房职工的73%。因为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结束福利分房和公房出售之后,新入职的公务员未能参加住房实物分配,其基本住房需求最为突出。
上述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公务员尤其是副处级以下的公务员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北京市商品房房价。2007年,由于房价高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对北京市商品住房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达到了12.74:1。(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国际上公认的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是3:1到6:1之间。)
上述住房困难的部委公务员中,绝大多数又不符合北京市购买市属经济适用房的条件而无法购买。根据2008年的一项调查,当年购买了北京市的经济适用房人群中,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只占0.4%。
据了解,目前机关部委中的低级别年轻公务员的住房现状是,由单位提供含有租金补贴的宿舍。这种宿舍一般是老旧的公房,内部称为周转房,入住者每月缴纳几百元租金。如果单位宿舍紧张,年轻公务员可去市场上自己租房,单位提供一部分租金补贴。
年轻公务员获取住房的另一条渠道是"升职"。"比如处长升为司长了,他原来住的房子是90平方米的,现在要调整为120平方米的;那90平方米的就可以调配给继任者。"靠这种模式解决住房问题,"诀窍"只有一个:"慢慢排队"。
熟悉部委住房现状的学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据其观察,自1998年房改叫停福利分房以来,实际上各个部委零散的福利分房、建房活动仍在进行。但分房的对象仅限于"核心公务员团队",部委附属的事业单位"基本没戏"。国土资源部某下属事业单位一位处长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因为有明确的政策制约,如今部委分房"肯定不像房改之前那么确定"。"能否分到房,取决于部门的强势或弱势,还有领导敢不敢承担政策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