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也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温州人做生意从小处着手。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都由温州人做起来。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不怕赚钱少,就怕不去赚。因此,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慢慢地,他们把产品由小变得大了起来,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起来了。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4、温州人敢于实践。他们敢去其他地方人不敢去的地方,敢做其他地方人不敢做的事情。28岁的苍南农民王均瑶胆大“包”天,先后与国内6家航空公司合作,相继开辟了10条国内客运包机航线,创造了农民“包”飞机的“天方夜谭”。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刚刚起锚的时候,许多设计和构想还只是些粗略的线条,政策规定还存在暂时漏洞和空白。于是,东南沿海几百万人进行全民性“大走私”——发生在经济裂谷中的巨大雪崩。温州是浙江的重灾区。据温州打击走私领导小组不完全统计,仅从1979年春天的一年中,在海上查获走私船107只,总价值1100万元,走私品有录音机、电视机、手表、尼龙布、黄金等,在陆上还查获贩私走私案件9589起……几十个走私市场被查封,其中最大的7个走私市场受到多次冲击后才转入地下,最后销声匿迹了。
5、温州人精明而超前。他们很善于从别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1991年10月,上海浦东开发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就在这时,比田间机耕道强不了多少的杨高路上,两位操着上海人推也听不懂的温州方言的中年汉子,像勘察队员一样在张张望望画画写写,整整5天,从最南端的杨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桥。随后,他们悄悄登上海轮回到了温州。过了两天,他们提着装有65万元巨款的蛇皮袋,再次返回上海,叩开了一个又一个单位的门。
令上海人诧异的是,两位温州人所看中的不是沿马路的门面,竟是在浦东严桥乡,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
精明的上海人窃笑这两个大傻瓜。可是,温州人自己心里有底。根据掌握的信息,他们认为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到那个时候,这就是一笔大财富。经过努力,温州方与上海方达成如下协议: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改造成活动房或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变。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两位温州客所料:1992年春节,邓小平南巡,在杨高路留下足迹,紧接着,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道工程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两位温州人所建的出租房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