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纠结的未来
7月18日上午,巧家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再昆引着一批工作人员到银厂沟边看地,因为富民街和王宇庙部分区域不能再住人了,搬出来的灾民,要重新选址建房,“领导要求,3天之内必须找好地方,春节前,要把房子修好,让83户灾民住进去。”
李再昆接到任务后,爬坡上坎把小河镇的几面山看了个遍,最后只能找到银厂沟边上的一片庄稼地,“周围再没地方,到处坡都很陡,惟一这一块地能稍微安全些。”
李再昆指着面前山上一片玉米地,说房屋至少要修到山腰上去,不能建在河边,而沿河要打一道保坎起来,以保证地基用地片区不滑坡。
同行的国家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中心朱继良博士连连摇头,“太危险了,我们考察过银厂沟上游,这次是幸运没有发生山洪,如果发洪水,破坏性会比这次小河洪水更可怕。”
意见不一致,大家只好在现场商量选址界址,尽量躲过可能的灾难,商量范围则包括“开挖地基时,要防止上面滑坡把工人埋了”。
现场讨论了整整一个上午,仍没有结果。中午吃饭时,李再昆还在犯难,“这都是高山深切地形,我们找不到一块安全的地基还不算啥,老百姓想找一块安全的土地种庄稼都难。”
据本刊记者调查,小河镇上村民人均可耕地只有5分左右,而这些耕地大部分都由村民在河道两边稍微平整的地方开垦,稍微一靠山,坡度就超过25度,许多农民正在耕种的土地,实际早已超过“退耕还林”的标准,但没有土地不行,不让老百姓种也不行,李再昆的感叹是:“中国别的地方人地矛盾,顶多是吃饭的问题和住房的问题,在我们巧家,如果找不到一块安全的宅基,牵扯的是活命的问题。”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昭通分局曾派出专家组对小河镇此次洪灾成因进行调查,之后公开的调查报告里,特别提到,“由于流域内人口密度大,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由于小河街道房屋建设受地形条件限制,富民街房屋建设大都分布于炉房沟沿岸,加之河道防洪能力偏低,河道淤积严重等原因,同样是致灾原因之一。”
对于这样一份调查报告,本刊记者得到的政府和小河镇居民的反馈竟大相径庭。对于已经水毁的富民街,政府已经制定了搬迁计划,但早在7月16日晚上,在富民街一家商铺门口,聚集的街坊在讨论富民街的未来时,钟远学抛出来一个问题:“如果政府要放弃富民街,你们是同意放弃呢,还是继续在这里建设?”
村民一片沉默,没有人接钟远学的话,钟远学看了看大家,把自己的话头又拾起来,“我觉得还是继续在这里建设比较好,哪怕我们每户捐资1万元,让政府把河堤再修高一点,再加固一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