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股静悄悄
依电网垄断优势,藉电网职工持股之身,鲁能集团在完成了帝国构建之后,又开始了
清退职工持股的第二轮“改制”。
无论立场站在哪一边,对于职工持股并非大企业股权结构的稳定态这一点,其实并无
异议。但是向什么方向演化,以什么规则进行,是留下来的最大悬念,也成为引发鲁能改
制争议的又一大诱因。
鲁能职工退股始于2006年初。正如前山东电力集团董事长、现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刘振亚在2006年10月间一次会议上所说,过去职工持股会的做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这些问题成为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问题;要“彻底
清理职工持股会……将其变更为自然人投资或委托信托机构投资等合法规范的形式”。
不过,作为电力系统最大的职工持股公司,鲁能职工退股虽为众目所瞩,其运作却极
为低调。
操作本身当然并不复杂。由于鲁能集团股权操于共计50家代表职工持股的公司和“工
会”之手,而不是由职工直接持有,所谓清退职工持股,即这些公司回购职工所持的股权
。
为了避免退股产生震荡,方案执行时采用从“外围”到“内部”的步骤,内部人士称
之为“剥洋葱方案”。
一些视野更开阔的集团中层人士心中明白,此番退股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亦
即外部投资者。但“除了核心人物,所有人都不清楚鲁能的股权将卖给哪家公司”,一位
中层经理说。
如同数年前被要求集资持有鲁能集团一般,山东电力及鲁能系职工对于今天的退股也
是随波逐流,没有形成实质性的障碍。目前,45家代表职工持股鲁能集团的公司均已顺利
清退职工股。另外还有山东汇丰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鲁电投资有限公司、济南拓能投资有
限公司三家原股东尚未完成职工退股,在新股东完成增资后,三家股东将分别持有鲁能集
团0.44%到1.91%不等的股份。
三家拒绝退股的企业中,有一家是因为员工强烈反对,另外两家电建企业则是因负责
人考虑到电力系统即将启动主辅分离改革,没有同意清退职工股。
不过,“由于集团领导态度强硬,我们觉得退股是迟早的事。”2006年10月下旬,其
中一家电建企业的员工告诉《财经》记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