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四: 不可疏忽的日常道德教育
记得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的时候,我也是一筹莫展。是啊,该如何处理这种对老师坦率却违背了同学之间约定的问题呢?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则案例中违背日常道德的行为:“李慧背着赵华,和盘托出了赵华会画画儿的秘密。”这是案例中最为明显的不信守承诺的行为。李慧错了吗?尽管违背了承诺,但向班主任推荐有特长的人才,李慧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吗?赵华“不想再干这活了,也不想泄露自己的特长”。这是赵华消极逃避,不肯为班集体出力的行为。但是,选择隐瞒自己的特长,也是赵华的无奈之举。试想,当赵华一个人“很辛苦”地出板报时,你觉得这是赵华的错吗?
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就收藏起生活中的话;进入生活的时候,又收起了课堂中的话”。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把道德教育作为一门课,却忽略了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体验这一关键所在。只有当学生的认识和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他们才能从内心唤醒其内在的道德观念,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日常道德教育首先要关注“人”,要从现实的生活出发,使教育具有与世俗贯通的特点。不要因为对方是老师就可以违背同学之间的约定,不要因为辛苦就选择逃避;更重要的是,不要冷漠地对待身边的责任。(江苏常州武进洛阳中学 赵 洁)
招五: 用爱架设“心”桥梁
到学生中间走走、问问,你会发现这样的事例其实不少。笔者认为,解决这样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当事人需要有一个心理过渡期。
第一、巧用认知疗法,妥善处理不良情绪。根据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认知复杂性低的人,其建构概念比较少,因此往往不能理解与接纳别人;而认知复杂性高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别人的观点看世界。赵华不能容忍李慧泄密的事,实质上是赵华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总是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去归因。假如我是赵华的班主任,我会利用班会课先开展一次辩论会(用匿名同类事件),讨论事情的利与弊。再以“假如我是其中的某某,我会怎么做?”的话题进行换位思考,让大家明白好事当中有不良的因素存在,坏事当中有好的契机。然后推荐阅读一些哲理故事,结合身边的事例写一些读后感,审时度势召开交流会,对大家的认知系统潜移默化地进行重构,相信赵华会逐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事情,理解李慧。
第二、组建宣传小组,培养团队意识。赵华之所以不愿意出板报,是因为没有伙伴,孤独所致。假如我是赵华的班主任,我会组建班级宣传小组,任命赵华担任组长,每期板报大家既要明确分工,又要通力合作。
解铃还需系铃人。假如我是赵华的班主任,我会单独找赵华和李慧谈心,让李慧主动向赵华解释她这样做的原因。相信两个人在共同的板报策划中,矛盾自会冰消雪融。
(江苏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黄红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