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
廖菊琼 侯新淼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师的工作是教学,说具体点就是教书育人,工作对象是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使全体学生得到身心协调的终身发展。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至今,有部分教师仍以少数学生升学为目的,灌输死知识,教出来的少数所谓“优等生”,高分低能,离开了学校,很难适应社会。班上其他大部分学生,不是老师眼里升学的对象,因学习感到困难无人帮助而失去自信心,逐步放弃学业以致辍学,九年义务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而易见,应试教育教出来的“好学生”可以说素质不高,即使能对社会产生一些作用,也只是少部分,却荒废了大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在校既没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发展能力,这完全违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宗旨,也失去了义务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适情选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本”中的学生是指全体学生,不是指少数几个“优等生”,即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适龄儿童,包括班上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学生为本”中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品行发展、技能发展。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得到终身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后进生得到发展,更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师必须走出多少年来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圈套,面向全体,着眼发展,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时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先后出现过素质教育法、创新教育法、科学探究法等,它们的说法不一样,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能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具有:卡片、挂图、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生黑板演排、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课外制作、社会调查等,哪种手段先进?有人不加思考的回答:当然是多媒体。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使用多媒体固然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不能全面发展学生,更不能终身发展学生,能力是终身发展的主要标志,学生有了能力,才有终身发展的本领。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与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进行有机整合,适时适情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终身的发展,才能使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上下一致认真落实新的评价体系。现在,大部分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建立了发展教育、发展学生的新思想,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新思想新理念很难贯彻落实,注重结果的评价体系是发展教育和发展学生的瓶颈。目前,最时新的教学方法是科学探究法,这种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快乐,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农村学校,学生的自学基础差,动手能力差,实验器材少或与新教材不配套,实施科学探究法很花时间,一节课的任务至少要二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长远考虑肯定是有效果的,因为它注重能力发展,但在较短时间内,只要一考试,成绩(指分数)肯定是最差的,因为能力效应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现有结果评价体系下,学生分数低,教师不仅经济上受损,而且评优晋级均无望,中考如果没考上几个重点学生,校长、老师脸上都无光,更严重的是,家长认为学校质量差,就会把孩子转走,学校就会出现严重的生源危机,学校的生存都令人担忧,还谈什么发展,教师要吃饭,学校要生存,谁愿干这种吃亏不讨好的事,只好拿着新教材,仍用老教法。现已有了新的科学评价体系,它注重过程评价,很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就是谁也不敢轻易实施它。如果上级不实施,下级实施了,下级就会受损。教师对学生实施了,学生能得到发展,教师可能要受损,学校对教师实施了,教师、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学校很难生存,只有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改革现有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落实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使教育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荆泉中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