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禁片背后的大揭秘
在国内,电影在开拍之前都要先报立项,不过,许多被允许拍摄或引进的影片最终常常因各种原因遭到“枪毙”。那些被禁止在影院公映的影片要么迂回地采取非主流渠道录像、影碟、书籍甚至电视的形式顽强地夹缝偷生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要么永无超生之日,沦为不见天日的“地下电影”……藉此中国电影百年诞辰,我们遴选出部分在国内遭禁的典型代表加以介绍,以飨读者。
《大鸿米店》两次被禁
最近期的是2003年一部命运多舛的禁映影片《大鸿米店》,相信许多影迷至今记忆犹新。这部根据苏童长篇小说《米》改编而成的影片在1995年由某民营企业投资,黄建中执导,陶泽如和石兰主演,讲述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人物五龙在城市挣扎的经历,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使他的人格严重扭曲。影片面世后,曾因表现“人性恶”兼有贬损农民形象之嫌而被冷藏达七年,2003年分级制被正式提上日程,《大鸿米店》终于解冻,“咸鱼翻生”后虽然片商在操作上小心谨慎,采取低调的态度,但因媒体和各院线对这部解禁影片充满好奇和期待,把影片里面一些较为暴露和暴力的镜头加以想象发挥,影片一夜间成为“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敲门砖”,更有以“性欲、乱伦”等字眼为噱头哗众取宠,吸引观众眼球的手段,过度的炒作终于把这部影片再一次推向绝地,影片再度被禁,七百多个拷贝被销毁。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