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纪录,一边是CPI不断上涨成本上升,企业招人更加谨慎,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更受各界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达到前所未有的559万人,还有去年尚未就业的100余万大学生。上海高校今年共有毕业生14.9万人,比2007年增加0.6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2.6万人、本科毕业生7万人、专科毕业生5.3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由于CPI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势必对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比往年更加严峻。为此,上海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积极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采取多种就业形式。
【学生就业难】
企业补缺式招人更谨慎
金桥出口加工区一家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昨天接受采访时说,今年他们实行补缺式招人,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岗位的有14名员工,于是新招14名应届毕业生。但往年招工一般都会留出备用名额,比如需要14名就招收20名。“材料成本和用人成本上升,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改变招人方式。”这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无奈地说。
另一家大型国企人力资源经理透露,由于劳动合同法对用人成本的提高,从去年底至今很多企业都在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对大学生就业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无疑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但业内人士表示,从短时期看,用人单位迟迟不签劳动合同将赔付双倍工资、员工炒老板鱿鱼不用赔违约金、签约两次之后再续约可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节假日加班一律三倍工资……这些对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压力有点大。企业不能随便解雇员工,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流出去的员工数量减少,新进员工的数量也被控制,大学生就业者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大学生成就业最弱势群体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一些令人力成本上升的说法到底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影响?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劳动法专家董保华认为这是给了劳动者铁饭碗,扼杀了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性。而支持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有利于稳定劳动力市场的有条件的长期雇用制度,因为法律规定,在劳动者有严重过错等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完全可以解除合同,并非终身饭碗。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对劳动合同法“哭穷”的一些中小企业,其中不少是原先用工方式不够规范,不能保护劳动者利益的企业。真正规范的大企业并没有因为劳动合同法在招收新人方面受到太大影响。
董保华对此解释说,一般来说,劳动者人群就像金字塔一样分四个层次,最上端的一层是总经理、董事长,也可以称为金领;第二层是白领员工,他们有专业技术,不怕找不到工作;第三个层次是蓝领,比如说工人;最后一个层次是“无领”,是指没有就业或者半就业的人,而大学生正是这一层次的人。劳动合同法保护的是前三个层次的劳动者,最后一个人群基本不受保护,因为他们没有和企业形成劳动合同关系,所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之一。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