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企业家年龄多在45岁以上,他们中的许多人或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毕业,或是部队转业,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后,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国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李东生、侯为贵、鲁冠球、麦伯良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第一代企业家有着特殊的个人经历。首先,他们经历过特殊的社会时期,摆脱传统思想与体制束缚的压力不小;其次,从进入企业管理层至获得成功,他们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内外环境与压力对其适用社会变化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次,第一代企业家多有管理国有企业的经验,而国有企业的管理有着较强的社会性,他们依靠强大的个人魅力与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带领企业走向市场化的过程,就是整个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过渡的一个个缩影。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走向成熟的开始。他们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束缚,使个人创业激情在超乎时代思维的胆识激励下,建立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富有市场竞争意识的民族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较大的成功以后,其中一些已经在拓展海外市场获得了一定进展,如华为、联想、中集集团、海尔和TCL等。这些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并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归因于几方面原因,也可看作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一,企业成长基础建立在协调供求关系、庞大且极具成长性的国内市场,是第一代企业家成功的重要的有利条件,这使他们能够在短缺经济时代脱颖而出。
第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处于转型经济初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市场规则尚未完全建立,竞争中充满潜规则;国内市场仍处于贸易保护;跨国公司虽然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但大都处于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阶段。竞争主要在国有企业、(代表跨国企业利益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展开。
这些特点为第一代企业家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利发展环境和必要成长时间。
第三,大多数跨国公司既没有把区域管理总部设在中国本土,也没有派出其最精锐的“部队”全力争夺中国市场。代表跨国企业利益的合资企业因备受中外双方“同床异梦”问题的困扰,使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一代企业家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