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宁殿玺和其他同事们,说服了昆明制药厂,拿出30万元做新药开发。对于很多制药厂来说,仿制一个药物,很快就能生产获利。而支持一个新药,风险高花费大,因此都不愿意介入。昆明制药厂最终决定斥资,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不过,大家都很有信心。
研发资金问题解决了,周义清在北京的实验工作也开展得有条不紊。动物实验的结果出来了,还要验证药物在人身上使用的安全性。周义清想自己以身试药,但遭到同事们阻止。长期的辛苦工作,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为了帮助周义清,研究所全体同事都参加了试药。他们抓阄决定每个人的用药剂量,还秘密准备了一些用淀粉做的“假药”。最后试服下来,吃了“假药”的人反映说头昏眼花,而吃了真药的人反而若无其事。结果公布后,吃“假药”的人有点尴尬。周义清也跟着大伙笑了,他知道试药是在拿身体去冒险,谁都有可能紧张过度。对于当年试药的同事和战友,他至今心存感激。
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终于研制成功了。申报新药要经过多道程序。有的评审专家还提出“尖锐”的意见:“两个药干吗要研究成复方啊?你分别吃不就行了么?”周义清和同事听到这样的答复,既哭笑不得,又着急上火。他们连夜写答辩材料,还要找专家反映意见。再次等待答复的时候,周义清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1992年4月,复方蒿甲醚获得新药证书,世界上首个青蒿素类复方抗疟药在我国诞生。
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复方蒿甲醚在中国其实并不广为人知,疟疾病例在中国已经少见。而在地球的另一端,非洲的一些地区,疟疾正在死灰复燃,当地的诊所人满为患。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一批批病人在痛苦中煎熬。当地的卫生部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使用中国人研制的抗疟药物——复方蒿甲醚。神奇的是,住院的病人死亡率立马下降了整整九成。病愈出院的非洲人惊喜地高喊:“这是来自中国的神药!”赞比亚人甚至给它取名“ntwamen”,意思是“我们的福音”。
而当初为了让复方蒿甲醚走出国门,周义清和同事们四处奔波,费尽心血。复方蒿甲醚面对的是国内抗疟药的微小市场和国外贫困地区的疾病,不可能得到丰厚利润,国内制药企业对它兴趣不大。要想发挥这一抗疟新药的作用,造福全球疟疾患者,必须进入国际市场。
“不能再走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老路了!”周义清深知在发明成果的推广中,没有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的介入,只能是纸上谈兵。握着手中的技术成果,他开始了寻找合作伙伴的历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