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处在"被保护"状态的广大中小投资者以及暂时还需要等待入市交易准入令的机构投资者,在面临"被做空"风险的情况下却没有任何"新式武器"或市场工具可用来自卫反击;对于只能T+1的股票现货交易投资者来说,面对股指期货的助跌作用,只能被动挨打。
无可否认,未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加盟,或许将有效改变股指期货交易者队伍的结构,使得人们期待中的股指期货所应有的风险管理功能会有一定的表现机会。不过,在笔者看来,只要股指期货"小众化、高门槛"的市场定位不改变,不对称的市场交易机制不改变,即使有关方面尽其可能降低股指期货的杠杆性,也难以有效改变整体失衡的市场格局。
两个市场的不对称博弈
想象一下,有一场拳击赛,A拳击手被限制只能在擂台的半边活动,B拳击手则可以全场跑,最后谁会赢?
相信小学生也知道,赢面大的肯定是那个可以全场跑、不受陈规限制的B拳击手,因为他可以在A拳击手要进攻时,躲到他够不着的那一边。
如今,A股市场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正仿佛这样的比赛,现货市场的投资者们相当于A拳击手,
由于现行的T+1和涨跌停板制度,他们被限制在当天买入股票后,第二天才能卖出,当然,如果遭遇跌停板,则干脆失去了立刻纠正错误的机会。而B拳击手则是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们,他们有全场跑动的权利,随时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而当T+1的现货遭遇T+0的期货,则现货的节节败退似已成定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