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绩效挂钩”应该是“一挂即活”,不是“一挂即僵”而吃“大锅饭”,坐“铁交椅”,拿“铁工资”。如果要论考核“细则”,应该是“越往高层越粗,越往基层越细”。 公平游戏公平竞争,在职场如此,在绩效工资改革面前仍要如此。付出的劳动无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有个公平的待遇是每个人都期盼的。所以,对老百姓来讲,无论这个“游戏规则”谁来定,只要能“一碗水端平”就行。
关注焦点三:高管薪酬改革是否要剥离“政策性盈利”?
国企高管薪酬近年来饱受诟病:一是薪酬高得离谱且与普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差距过大;二是缺乏必要的薪酬波动机制,基本上是“任凭市场风吹浪打,我自高薪岿然不动”。9月16日,央企高管薪酬管理新政终于出炉,这份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名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央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二是“绩效年薪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先考核后兑现”。
根据《意见》,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收益构成。由于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的配套改革还在试行中,《意见》仅对中长期激励先作了可审慎探索的原则性规定。其中,央企负责人的基本年薪按月支付,并与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按照先考核后兑现的原则,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由企业一次性提取,分期兑现。
可以说,《意见》对上述两大焦点问题都做出了积极和明确的回应,可谓对民意的尊重。但何为“实际经营业绩”却仍是一个较为含糊的概念,亟待厘清。
毋庸讳言,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部分缘于“政策性盈利”,如烟草、石油、电力、通信等行业,它们的一些利润就得益其特殊的市场垄断性地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指出,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体系主要由国资委制定,他们的收入本质上也是绩效工资。但政策性盈利这个概念很模糊,无法量化,因为也不能剥离。但从这次国资委对国企高管的考核标准来看,应该来说还是考虑到了政策性盈利的问题。但这只是对显性工资实行了约束,隐性工资或者职务消费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监管漏洞。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战梦霞博士表示,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部分缘于其特殊的市场垄断性地位即“政策性盈利”,垄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究竟是高管的经营有方所致还是企业的垄断地位使然没有进行区分。如果仅简单地按照经营业绩和绩效工资挂钩的方式来核定高管薪酬,很可能将企业垄断地位对经营业绩的贡献算在企业高管的头上,成为了其绩效工作中不菲的一笔收入。因此,国企高管的薪酬改革要取得实质性成果必须要剥离“政策性盈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