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先生们可以看到我们是何等守信用,他们所见到的一切都原封未动,井然有序。”孟托邦这样保证道。然而,在一些英国人的记述里,此时的圆明园根本不是“原封未动”,已经被法国人洗劫了一次。
孟托邦的翻译官埃里松还对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抢掠方式加以比较,这起码是人们没想到的一点,在此值得一提。他津津乐道地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
“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有个难以置信,但又是千真万确的细节,就是那些士官都带着试金石。”
埃里松充当了孟托邦的辩护师,他认为这场浩劫在所难免,谁也阻止不了。并断言,一切阻止抢掠的尝试都是不可能的,枉费心机,注定失败。
“洗劫圆明园使这次远征的辉煌黯然失色”
孟托邦先派遣参谋部的康普农少校,把从圆明园得来的艺术品以法军部队的名义晋献给拿破仑三世皇帝。所以,在孟托邦结束中国之行时,他就已经得到了众多的荣誉和奖赏。他甚至还收到拿破仑三世皇帝的一封亲笔信,皇帝在信中许诺将第一个空缺的参议员席位留给他。孟托邦也同样为从如此遥远的地方归来、为圆满完成军人的使命感到自豪。
但是,甫返巴黎,孟托邦就不得不直面两个阵营的反对。一个是他的同僚和皇帝身边的人,他们嫉妒他得到的桂冠。另一个是帝国的反对派,他们用洗劫圆明园一事来攻击法国军队,进而攻击政府的对外政策。
原来在法国国内,洗劫圆明园的消息已经吹到了这里。舆论对1860年远征中国的看法是,那不过是一场无惊无险的战役,它还使参加这次远征的人发财致富。包括孟托邦的朋友在内也说,他去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抢掠……
第二帝国史专家路易·吉拉尔这样评价:圆明园的洗劫“使这次远征的辉煌黯然失色,虽然此次远征总的来说进展顺利,成果丰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