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已制定"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达100亿元的科研经费,调动全社会约500多亿元的投入,实施"三大科技节能减排工程"。
这项工程,将规模推广一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示范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攻克一批重点行业、重要区域急需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今后一个时期,科技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推动以下六项工作:一,积极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开展重点行业与重要区域节能减排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科技专项、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专项,突破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瓶颈,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产业的跨越发展。二,努力攻克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技术难关。攻克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实现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从根本上跳出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确保可持续的国家能源安全。三,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技术。2006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约为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5%,农村节能减排形式也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农业废弃物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26亿吨,农作物秸秆7亿吨,这既是个很大的污染源,又是个很大的生物质资源。我们必须迅速突破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沼气等农村新能源,推广农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业污染排放与村庄面源污染,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攻克、推广、普及城市节能减排技术。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的世纪。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9亿,城市的能源需求、各类排放都非常巨大,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尽快掌握城市建筑与建材、城市废弃物综合治理、垃圾发电、公共交通、汽车尾气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建立城市节能减排监测系统,全面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五,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信息、生物、纳米等前沿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技术内核,是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长远价值所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引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基础。必须紧紧抓住我国科技进入重大跃升期的历史性机遇,在信息、纳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科技突破,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现代服务产业群,为实现国家长远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强有力的科技基础与产业基础。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积极参与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等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共同构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合作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