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的利用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翻了一番,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6.8亿吨标准煤,现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未来二十年里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求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要以年均7.2%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开始将持续高速增长四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不仅在世界工业化国家未曾发生,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过去二十年里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与过去二十年相比,如果我们不审慎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和政策选择,未来能源问题将更加突出、更加严峻。
4.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有可能达到36亿吨标准煤,甚至更高。显然,无论从国内资源条件、环境保护要求,还是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来看,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从国内的资源条件看,我国石油产量已接近经济开发上限,难以大量增产。天然气目前产量不多,人均资源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大量增产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能否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能否解决水资源不足、土地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是否有充足的适合大型机械化开采煤炭资源等等?上述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煤炭产量,前景不容乐观。
从环境容量看,如果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仍然建立在大量消费煤炭的基础上,将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已导致了SO2等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酸雨严重;汽车尾气排放使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更趋恶劣;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商品能源的供应和服务,不得不主要依靠生物质能,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如果继续延续现有的增长模式和用能模式,环境容量也不允许。此外,我国由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排放量的10%以上,随着能源需求的继续上升,我国面临的全球环境压力也将日趋加剧,减排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投资需求看,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建设规模最大的市场,2002年能源行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达4117亿元,其中,煤炭271亿元,石油天然气和炼油1002亿元,电力 2760亿元。2003年能源建设的规模大大高于2002年,投资将大幅增加。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每年将新增发电装机4000万千瓦,约需资金1600~2000亿元;新增煤炭产能8000万吨,约需资金400~500亿元,加上油气开发,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等等投资,预计今后每年能源建设投入将超过1万亿元。但我国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未改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将在未来能源发展进程中日趋重要。
从长远发展战略看,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只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中间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要到2050年达到届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就要超过30亿吨,石油消费70%靠进口,天然气消费是目前的5倍,水电资源已接近开发极限,那么2020年以后的经济和能源的增长将难以为继。从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我们不仅要考虑2020年以前我国能用多少能源,更要考虑2020年以后的能源问题。穷尽国力,不惜代价,满足了2020年的能源需求,那么后续的能源供应将如何解决?2020年以后的能源战略将如何考虑?如何与国际能源发展趋势相适应呢?这是目前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