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克服胆小懦弱的性格,好走极端并患有轻微恐高症的我在一个夜晚溜进电视台院内,开始向上攀爬80多米高的电视塔铁架,壮着胆子爬到一半时,不自然地向下方望了一眼:我的身体近乎四面悬空地在40米的高空,全身立刻发软,手脚也开始无意识地抖动,但仍还清醒——生或是死此刻已经没有退路!这样约莫过了10多分钟后,我终于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接着爬到了塔顶。站在顶端向下望时,再也没有先前那种眩晕感,充溢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自信,那一刻,我战胜了自己!
我在宿舍内自制了一些粗陋的健身器材,并结合买回的关于散打和跆拳道的书籍,开始习武,并坚持着每日冲冷水澡,以至于后来全校都知道有个下雪天还在洗冷水澡的怪人。为了下课后能够抢先打饭,我时常从二楼阳台纵身跃下。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的身体日益健壮,渐渐地也并不在乎旁人的评论和蔑视了,我试着超越自己……
“哇,真棒!”学校体育部长从秋千上下来时周围一片赞誉,从他跳下秋千时投来的盛气凌人的一瞥,我开始不服气:他可以荡得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于是趁着每天晚自习休息的时间,反复练习着荡秋千的技巧,在经历无数次从三层楼高的大铁架上摔下来后,我终于能够用单手单脚将秋千荡起来,并流利地玩着各种花样,后来自然也成了学校秋千玩得最出色的人。
“你很有眼光嘛,那个女孩不错,我当时想追都没有追上。”高中老大在我那间漆黑的宿舍里对我说着。那时的我仍然不敢跟女孩说话,却喜欢上了一位其它班级的女孩,暗恋了半年之后,听从这位“老大”的所谓建议。在1998年情人节那天买了一束玫瑰,写了生平第一份严格来讲算不上情书的情书,偷偷放在她的书桌里,结果却被她把玫瑰扔到了垃圾箱,并托人给我送来一个纸条。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几句话:“我不需要你的什么保护,也不想再见到你……”
高中的日子也有不少其他的小插曲,曾经在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孤身大海飘游的小说后,对挑战人体极限发生了兴趣。于是找来不少医学资料,做了一番准备后,决定一个星期内不进食,同时也不饮水。资料表明:在较寒冷的环境中,如果不喝水人可以活六天。我选定了在1996年11月份的一个星期一开始,并且照常上学。而尝试这次生存试验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在将来出现此类特殊情况时心中有数,不至于因为绝望而死,当然这次试验是要瞒着家人了。试验的前三天,我详细记下了每天的活动量和排泄情况,并大致计算着由此损耗的热量。第三天中午时,几乎坚持不住的我想饮水,而胃也在不停地抽搐,走路时如同脚踩棉花一般,我咬牙坚持了下来。第四天时,不仅大小便已经停止排泄(这对肾的损害相当大,后来由此省下的饭钱全部换成了药品,所幸的是自己的诊断还算对路,试验并未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而且不再感到渴,也没有了饥饿的感觉,头脑中一片宁静安详的感觉。到了第六日,走路时全然没有了感觉,旁人的对话仿佛来自很遥远的地方,我知道已经接近生死边缘,晚上终于中止了这场实验,那几天瘦了七斤。试验的六日内我总共吃了大半块馒头,350m l的水(用量杯精确测定),并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在想来,所有曾经的举动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那时的我很偏激,同样也很自私,从未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如果出些意外,他们又如何能够承受这些打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过激的行为也将伴随着我的回忆成为过去。激情仍有,但多了一份理智,我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独立的一分子,所作所为将要对自己及周围的人负责,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高中时留下较深印象的当属做不完的作业以及答不完的试卷,看不完的课外辅导书。一上课,试卷便铺天盖地而来,自习课时更是如此,各科老师走马灯般发着试卷,而且每一个都声称很重要。虽然自己可以享受不交作业的“特权”,因为老师们完全放弃了对我的管束——他们已无能为力,看着周围的同学起劲儿做着毫无用处的作业,我心里不由得想笑——至今仍感到纳闷的是:如果需要,当时的我可以弄懂最专业的科技论文,却对课本上的内容始终无法记住。现在想来,这或许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例证,其中也有逆反心理在做祟。
高中三年,同学之间没有友情,有的也只是相互竞争和倾轧,每个人都知道高考招生名额有限,如果希望升入大学,成绩上你不得不尽力去超过你周围的同学。这些本不该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承受的,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对于众多农村学子而言,如果希望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好——考大学只能是唯一的出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学毕业后仍将要面对这个社会惨烈的竞争,我们这代人始终无法轻松)。于是每年临近高考,便不时会听到因不堪承受过重心理压力的高考应届生自杀或进入精神病院的消息,更可悲的是这类消息并不会在考生中引起反响——他们早已麻木。置身事外的我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也试图找出一个答案——你能告诉我吗?
回过头来想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经历,恍然如梦。中国的教育注重所谓的分数、成绩,却忽视了青少年发育的心理趋势,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呆板: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老师在课堂授课,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几乎没有任何的互动性,而且人为划分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间谍意识。家长,教师,社会拧成一股绳开始了对孩子的摧残,而从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为了增加所谓的特长,他们又逼着孩子在所谓的业余时间去学这学那,却丝毫不问孩子是否喜欢。无止境的作业,没有休息的所谓特长培养,如此教育孩子们还有童年吗?从小学起就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升学率作为学校教学的优劣评定,忽视了对人生影响最大的道德方面的培养以及兴趣能力方面的挖掘,只有竞争和相互的排挤,却不懂得相互合作与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贬低讽刺,压抑学生的个性培养,简单为学生制定一个所谓理想:就是考上大学,好像除了上大学之外就没有其他路可走。过分追求分数,千人一面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尖子将只是没有个性,没有理想,心智畸形的考试机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个性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释放,宣泄时便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用浓硫酸烧熊的刘海洋不就是在这个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典型案例吗? 拥有一个良好健全的心智、一副健全的体魄、一个希望去实现理想的人,他才可能、才可以成才。我不知道现行的教育培养出来多少真正符合上面简简单单三个条件的学生?这或许是今后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但我是体会不到了,也希望它不要最后流于形式,果真如此的话,那真的是一种悲哀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