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存在着尊重与尊严的冲突,在潜意识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受助者会对恩人——资助者起敌意,在这种潜意识敌意的影响下,受助者非常渴望获得成功,竭力要超越资助者。如果无法超越,受助者心理上的隐痛就不能真正消除,那他就会退而选择淡忘,或者干脆反目。
冲突二:
心必须跟爱一起走吗?
受助者如何对恩人——资助者表示尊重呢?在现实中,受助者会尽可能领悟资助者的意图,并朝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前进。如果资助者的意图变得含糊不清时,原先稳定和谐的资助和受助关系就会遭受破坏,双方难免会发生冲突。孙俪母女最初的资助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张小清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于是,她们全力帮助张小清奔向这个目标,并随时会添加承诺以外的帮助。据孙俪介绍,除了钱财,她还常常给张小清买衣物,甚至为他妈妈治病。“资助了两年,他没考上大学,我们还是鼓励他:还得考!必须从山区里走出来,必须学习。”在这个阶段,因为资助意图非常明确,孙俪在张小清身上投入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能考上大学,而这也成了张小清坦然接受资助的全部理由。可是到了2005年,当张小清考上大学以后,孙俪母女最初的资助目标已经实现时,她们并没有终止资助,而是善意地按照每月500元的标准继续资助张小清,却忽略了对资助意图进行任何实质性调整。这时候,她们的意图逐渐模糊不清,张小清已经是大学生了,他要做怎样的大学生,往哪个方向发展,她们并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所以只能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张小清是否善意地对待她们的资助。当学生干部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孙俪母女却认为张小清更应该集中精力学习;当得知张小清入学第一个月就花费了90元通信费后,她们更觉得张小清越来越背离了资助的初衷,于是,孙俪母女逐渐削减了对他的资助。而张小清可能同样没有意识到孙俪母女的资助意图已经不同于以往了,而由于他涉世不深,可能真的把这种单纯的资助关系幻想成了亲戚关系,所以,他才会因失望而心生种种不满。其实,这时候,张小清心理压力非常大,因为他不能确定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不辜负孙俪母女的期望,才可以继续得到她们的资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