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重文化,国人为养生
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多人往往不当做一回事,却对舶来的东西视若珍宝,这山望见那山高,这恐怕是全人类的通病。
苏华祥师父已经教了三十多年的太极拳,1994年还将这项古老的运动带到德国普及。“每一期的学生都有七八十人,”苏华祥说。在海外的普及工作成绩斐然,苏华祥现在已经是广州市太极拳协会的副主席,依然坚持每天在烈士陵园授课。
“学习太极的人基本都是‘中老年班’,中国人的目的都很明确,看重的是太极保健、养生的功能。”
苏华祥说,在德国学习太极的人层次稍高一些,学起来也比中国人更尊重武术,更认真一些,,“他们非常执着,因为是把太极当做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外来文化来学习、来研究的。”
在教授外国学生时,苏华祥经常被学生问到招式的含义。“这时候我都是应学生的要求来做解答,”他说,“中国学生就比较少会问。”
在德国,太极的保健作用也没有被忽视,如果你去学习太极,就能够得到政府的减税优待因为你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某种程度上就是减轻政府医疗保险的负担。显然,德国政府并不担心中国的“文化入侵”,反而以一种大度的姿态张开双臂表示欢迎,归根结底是鼓励民众多多学习,提升自我,去汲取各类文化的精髓,哪怕不是本国的文化。
“礼”、“德”传承中不如外
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有入门从师的传统,千百年来,武术师徒相授的传播方式也几乎没有改变过。仪式之繁琐,要求之严苛,很大程度上也支撑着师道的尊严。
在禅武中心学习的新西兰华人沈汝培习练的是蔡李佛拳、洪拳等传统武术。他的认识就是“武术重在德”,“过不了‘德’这一关,师父是不会收你的。”
几乎每个教武、习武的人都会谈到武德,主要包含了尊、仁,即尊敬师长,辈分明晰,除暴安良。禅武中心的六十多名学生每天都恪守着各种礼仪:见到教练都要起立,行少林的拱手抱拳礼;对训练场也要行抱拳礼,进场一次,出场一次,如果是穿越训练场就要一共行两次礼。
佛山蔡李佛鸿胜馆的南墙上挂着用镜框装裱的馆训,其中就有勤学苦练、注重吐纳、不惹是非、不轻易使杀招等含义。馆长黄镇江说,宗师素有“三不教”原则:官府中人、土豪乡绅、地痞流氓都不教。当然,外国人也是不教的。而今天这个规矩已经不存在了,鸿胜馆刚送走了四个阿根廷弟子,他们一人学了一套拳,回去之后准备开班授课。馆长黄镇江说他不会干涉,“我们只希望他们能好好教就行了。”
鸿胜馆的监事长何焯华反而觉得外国人学起功夫,在礼数方面比现在的中国人还认真。“像下跪、敬茶这些传统的礼仪,外国人竟然都一清二楚,过来拜师绝不含糊的。哪怕过了十多年了,他们还会想着师父,有机会就来探望,平时也经常问候。这些方面的确做得比中国人要好。”追问原因,何师父沉默了一下,最后说,“可能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吧,变得更加随意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