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功夫梦”:老外学功夫五花八门的理由
2011年12月29日 09:07:50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禅武中心的外国学员向教练行拱手抱拳礼。 新快报记者 谈昊/摄
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武打片《少林寺》迷倒了全国五亿观众,李连杰一夜成名,也让少林寺成为各地少年心中的“圣殿”。
此后,不管城市或农村,常能见到孩子对着大树苦练“铁砂掌”,或在课间拿扫帚舞起“少林棍”,不少孩子家里的小板凳都被打坏……
在香港,一个叫李小龙的人走得更早、更远,成为至今无法忘怀、无人取代的世界级偶像。一些老外即便说不出李小龙的电影,也能拉开架势,拇指一抹鼻子,凌厉地长啸一声……
长城、功夫、中餐仍是不少外国人心中的中国符号,甚至有洋人以为中国人人会“kung fu”,人人都是李小龙、李连杰、成龙。
但如今,外国人称为功夫的中国武术也与书法、京剧等一起被祭在文化遗产的殿堂上,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家长们更愿意送孩子去学钢琴、绘画、外语、奥数,因为这些技能的“现实意义”远远超过武术。
习武的过程漫长而枯燥,来自少林寺的陈师父深有体会一个“马步”的动作要练上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
不知不觉间,中国武术迷失在自己的现代社会,却在西方找到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更准确地说,它乘着“李小龙热”的东风,随着迁徙侨居的华人漂洋过海,在异国土地上开花结果。好莱坞动作电影的角色冷不防使出中国功夫瞬间制胜的镜头比比皆是,史泰龙、昆汀·塔伦蒂诺等著名电影人更是李小龙的死忠粉丝。
目前,在世界各国大大小小的中国武馆已难尽其数,亦不乏各种肤色、文化的洋弟子来到功夫的故乡“认祖归宗”。他们对中国功夫的热情远不止看几部武打片、模仿出几套花拳绣腿。“外国人是将太极拳当做一种外来文化来研究的,所以学习起来特别认真。相比之下中国人学太极拳的目的则非常明确保健。”从事太极教学三十余载的苏师傅这样说。
在广州禅武中心,60名外籍学生一丝不苟地学习着少林拳的套路,很多都是长着华人面孔、说着英文的“ABC”。
烈士陵园,来自德国的一对母子正跟随着《茉莉花》的音乐,打出一套行云流水的太极拳。教授太极的苏华祥师父,儿子也是一名武术教练,门下的学生当中就有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领事。
无论是被当做运动来学,还是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中国武术无疑在外国人那里收获了更多的热情,也找到了一片开枝散叶的土壤。
而在佛山蔡李佛鸿胜馆,练了一辈子蔡李佛拳的何焯华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对待武术文化,外国人反而比中国人要尊重得多,他们对待师父的态度也更加恭敬。”何师父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尴尬,“不知道为什么。”
有人戏言,搞不好以后中国人想学武术都要拜外国人为师了,“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尴尬。”
《功夫熊猫》在2008年的电影市场上炙手可热。导演马克·奥斯本也公开承认:影片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次致敬。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空前膨胀,也在部分人心里唤起了危机意识和抵制情绪。作为“国术”,中华武术挺过了三四千年的时光砥砺,却在21世纪的商业社会陷入了空前危机。与其说是国外导演“偷窃”了我们的国宝和国粹,倒不如说是我们自己拱手让给人家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