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议事;大学生儿子工资不如民工爹,读书究竟改变了什么?
大学生儿子工资不如民工爹,读书究竟改变了什么?
今日头条 :他们曾经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事实上,这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许许多多农村家庭子女向上攀升的惟一通道。可是现在这条路开始变得迷茫。有太多的农村家庭“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己的子女上大学,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投资”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可是当他们在现实的壁垒前,发现这个投资,不但周期很长,而且代价很大,投资的回报又开始变得不可预知的时候,你还指望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家庭能坚定地将这种投资游戏进行下去吗?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新读书无用论的沉渣泛起。这中间还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四年大学,让一个农村孩子适应城市,似乎远远不够。城乡差别很大,一边是已经与世界同步的繁华都市,一边是闭塞落后的农村,如何才能填平城乡之间这巨大的鸿沟?我们现在的体制内教育,虽然一天天喊素质教育,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天天死记硬背,英语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一直学到大学毕业,但工作几年后,大部分人是除了偶尔还记得几个英语单词外,其它实在没啥用得到的地方
农民打工供儿上大学 儿子毕业工资反不如自己
2011年12月14日 09: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租住的宿舍房里,韩培印给儿子韩胜利生活费
打从2002年开始,陕西农民韩培印的人生都汇聚在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他在上面写下颜色不一、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父亲,“为了我们六七个儿女费尽千辛万苦”;有时候又文绉绉地给自己租住的小屋编一幅对联,“智慧能开多彩花,劳动能结幸福果”。
更多的时候,他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儿子韩胜利的。9年前,当胜利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个瘦弱、文静的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
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因此,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军虎遇到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并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时长47分钟的纪录片。有人评价说,这部名叫《父亲》的纪录片“像片中所拍的韩培印一样朴实、诚恳”。在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它还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
可现实里的父亲却没有同样的好运。当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他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
“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韩培印说。曾经笼罩在他面颊上那种骄傲的神色不见了,这位58岁的农民盯着屋顶的墙角,皱着眉头,很久没说一句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