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岁的他,只要看到行人就想超越,养成后来走路比人快的习惯,“这是我好胜习惯使然。”他坦言。其后数年,他艰苦自学,虽然表面看起来,他是削瘦、安静、孤独、不与人同餐也不与人同游的古怪少年,但他观察别人,心里知道,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知识已经超越同龄者,这也让他内心隐隐感到骄傲。但
他提醒自己,骄傲必带来失败,因此他以“长江”为名,告诫自己,要如长江汇聚百川,才能细水长流。
1950年5月1日,没有鲜花、鞭炮、来宾祝贺,长江塑料厂在西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简陋工厂里开张了,还差三个月才满22岁的李嘉诚,自信满满地对着廿几名员工演讲,宣告正式开张:“我们公司虽小,但我懂得这一行,人家懂的,我们懂更多,我们懂的,人家未必懂。一路一路,我们一定会扩大,会一路变好,你们的收入,也会一路变好!”
当年的长江塑料厂,只是香港上千家塑料厂中,毫不起眼的一家。其后,他利用专业杂志与书籍学来的知识,动手改装机器模具,一路超越竞争对手,1956年,他已经是香港最大的塑料花出口厂,被封为“塑料花大王”。
独到买股原则……
读华尔街财报,从中学商业规则
隔年,他开始将部分资金投资华尔街上市公司股票,做引擎的、军火的、潜艇的,一点一点买进。他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他们的财报,研究商业规则。华尔街财报是他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他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对《全球商业》采访团队强调。去年,他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提出“成功领袖必备条件”,特别强调领袖必须善用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战争;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2007年3月《福布斯》富豪排行前200名的12位华人富豪中,论学历、论创业资源,就属李嘉诚最惨;但李嘉诚登上华人首富,证明学历高低与成就并无绝对关系。当我们问他,是否同意“学历无用”?他立刻回答:“不!不!这是非常艰难的,事倍、却功半。但是,我学到的东西,终身不忘。”
另一方面,自学经验也让他不迷信专家与学历。“老实说,我对许多人云亦云的表面专家所做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通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他曾私下聊起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说不少MBA是“姿势漂亮,但使不出力”。
“其实也幸运,如果我家里情况好,顺利念完大学,也不见得有什么大出息。”夜阑人静时,他脑海经常浮现,12岁到17岁是他人生最困难的期间,邻居女孩们穿漂亮制服上英文学校、学琴、学舞的身影,他曾多么羡慕她们呀!他也曾设想,如果自己一路顺利升学,现在,应该是位成功的医生。
60年从不间断……
睡前看书、对着电视节目学英语
人生的幸与不幸,一时半刻很难看得清。“忧患不一定带来智慧,但会扩大人的体验,令我们审慎客观。考验式的经历,也让我们超越既定观念与偏见的束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