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海的高中还未对外来子女开放,读大学的唯一出路就是回老家念高中。但女儿平时放松的学习状态让张圣朝觉得,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质量和本地学生相比毕竟有限。张圣朝瞄准了安徽合肥的一所寄宿制高中,经他打听,学校可接收上海毕业的学生,教育质量不错,管理到位,且最重要的是夫妻俩可安心在上海继续打工。唯一担忧的就是学费,吃住学每学期需在女儿身上花1万元左右,一年就是2万。
当半月谈记者问他是否希望女儿初中毕业时上海放开外来子女高中教育,他谨慎地说,上海为农民工子女做了很多,如果全放开的话可能会很无序。
农村家庭:尽快告别“读书无用论”
广西凭祥市礼茶村那岭屯位于中越边境,对面几公里处即是越南谅山省,由于地处山区,人多地少是这个村子的典型特征。那岭屯有200多人,考上大学的人很少,年轻人基本上都是读完初中后出去打工。
村民李丽梅现在最愁心的事情就是上初一的儿子感觉读书无用,对学习不感兴趣。每次她督促儿子去学习,儿子总是说:“读书有什么用?你没看电视说,现在大学生都难找工作,就是考上大学了,还不是出去打工?”
上述值得警惕的“读书无用论”现象在各地都比较普遍。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优势资源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农村教育越来越萎缩。在山西,记者发现,许多农村学校都被教育部门撤并,农民子弟进城读书成为主流,教育成本骤然加大。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许多农村家庭对上大学这条“向上流动”的路望而却步。
职教生:“向上流动”的另一种可能
但是,上大学不受青睐,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不需要教育。山西运城市新绛县支社村村民王江泽是众多放弃上大学这条“向上流动”的路的年轻人之一。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到北京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学电脑,经过一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现在北京一家商务公司工作,月薪三四千元,已经跻身城市“小白领”的行列。
在民办高职院校山西八维研修学院,该学院相关招生负责人说,相比城里孩子,农村孩子的教育较为落后,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非常少,而上三本院校不但学费高,就业还十分困难。相较之下,农村孩子更愿意选择学一门“时间短、见效快”的技术,职业技术教育近两年的升温、高考人数的明显减少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在帮助农村孩子“向上流动”方面仍大有作为。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和每个人实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无疑,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就业永远是政府谋划民生的头等大事,严峻的就业形势几乎已成社会生活的常态。但是,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相比,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公平问题,它已经成为横亘在基层群众个人发展之路上的一大绊脚石。
在就业中,不仅存在性别、学历等歧视问题,所谓的“背景”“关系”等是更大的不公,其结果是制造阶层摩擦、影响社会和谐。未来五年,人们期盼政府在着力扩大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在落实就业公平方面有新的突破。(《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1期,记者 潘旭 南婷 王军伟 王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