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的梦想
在赵本山的坚持下,“东北二人转”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本山传媒也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二人转产业链,并成为这一热潮的最大受益者。2008年,本山传媒仅演出收入就接近1亿元,这使得赵本山在演艺明星竞争的红海之外开辟出一片蓝海,成功转型为文化商人。
在众多名人捧场的进京首演仪式上,赵本山说:“这是我的梦想,一个纯朴的东北人的梦想,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进京,我觉得是东北人和东北文化进到了京城。”
赵本山儿时最大的理想,就是从乡进城。因为“农村太苦了,苦到吃不上一顿整饭”。从小沦为孤儿的赵本山,更是一贫如洗。对于赚钱、发家、财富的渴望,对于改变命运的期盼,赵本山和中国亿万农民做的是同样的“致富梦”。
“有人发财靠劳动,有人发财靠对缝,有人发财靠撒谎,有人发财靠玩命。我发财啥劲不费,就靠俩字——做梦!”这是赵本山在2003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有钱了》的开场白。
1993年,赵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除了做文化、广告和影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从事煤炭经营和煤炭运输。赵本山靠煤炭买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人赚钱靠对缝儿”。
最能体现赵本山商业智慧的,是东北人“见好就收”的中庸观念。在倒煤上打一枪就走,以商养文,回归到自己的老本行,用这笔钱来资助自己酷爱的艺术,在自己更熟悉的领域里创造更大的财富,赵本山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
对于中国很多奄奄一息、后继无人的民间艺术来说,刘老根大舞台的尝试确实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赵本山在很多场合都多次强调,刘老根大舞台上演的二人转都是经过改良的“绿色二人转”。
不过,他没有改变二人转的民间身份,没有改变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和平民、草根阶层的血肉联系。相反,赵本山把这种草根内涵做了市场化包装,公司化运营,打造成一条条可复制的流水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