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为何离职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李开复要离职?那么可以首先来回顾一下自李开复加入Google以来被传离职的历史。
在刚刚加入Google不到一年的2006年6月,网上就有传言称李开复将要离职。而当时传言Google创始人发现在中国的进展出乎意料的缓慢,因而对李开复不满意。不过旋即这条传言就被Google发言人所否认。随后,李开复也在当年6月16日对这个消息做了回应,称自己的感受是“很可笑”。后来据了解,此次离职主要是由于Google创始人布林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将重估中国。” 李开复称自己和美国总部进行了沟通,这个新闻不是布林的原意,而是媒体的误读。李开复解释说:“布林原意是‘我们在全球各地政策评估中,中国也不例外,Google遇到了一些舆论考验,但Google在继续平衡这样一件事情。’”至此,李开复第一次离职传言告一段落。
然而,不到一年后的2007年4月,关于李开复的离职传言又开始甚嚣尘上,这次居然动用了来华访问的Google CEO施密特来澄清,施密特在面对媒体时称给李开复的此前工作打18-19分(满分20分),对其给足了面子,并称“肯定有人散布不实谣言”。李开复此时对自己被传离职也异常愤怒,在这期间有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这一年的时间里,自己一共有5次传言他离职,李开复当时呼吁媒体“对这些谷歌背后的不合理、错误的、不公平的谣言做一些调查”。
即便李开复是如此地愤怒,但是关于他的离职传言依旧没有停息,到了2008年9月,这条消息又开始卷土重来,不过与以前所不同的是,这次甚至连接替代人选都已经选好了,那就是比李开复仅仅少了“大中华区总裁”这个头衔的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虽然当时这条消息又一次被Google所否认,但是李开复已经成为了IT行业传言离职最多的高层了。而到今天,李开复离职传闻终于被证实,而且接替人选就是去年传闻中的另一位主角刘允,由此看来,很多时候传言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的。
或许,在这里Google中国和李开复不得不去反思三个方面,其一是业绩,其二则是公关,其三是服务。首先,从业绩方面来说,Google入华已经四年多时间,据日前《PCWorld》披露的数据显示,百度和谷歌市场份额之比接近3:1。在四年的时间里,谷歌在中国虽然逐步侵蚀了雅虎的份额,但是与百度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这样的业绩恐怕对曾经有着雄心壮志的Google总部来说是不能满意的。因而,在业绩方面,Google中国和李开复并没有交上一份令总部满意的答卷。
同时,在另一方面Google中国在与中国媒体的沟通方面又存在了不少的问题,这也是其负面频频爆出的重要原因之一,Google中国在公关策略上沿袭着精英路线,这和很多外企类似,将企业公关全全交托给跨国的公关公司,虽然这样做确实从人力上节约不少,但是却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与媒体的沟通不畅通,也就会存在着许多误读,这也间接造成了媒体记者对Google的负面印象,从而也使得其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而当负面报出的时候,谷歌所委托的所谓国际化的公关公司的危机公关又没有跟上,这也可以从与搜狐的搜狗拼音输入法“口水战”以及今年的央视“色情门”事件等案例中可见一斑。实际上,对于这一点,就连李开复自己也承认,他最近对媒体表示谷歌的中文搜索其实是最好的,只是缺少品牌推广和认知。由此可见,谷歌的公关宣传及市场推广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最后一个方面,那就是基础服务没有受到重视,笔者曾有朋友曾希望在Google上投放广告,于是便在Google网站上寻找联系方式,但是上面只能提交申请,说是注册后给发邮件确认。朋友等了两天没有邮件,等第三天收到邮件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确认,在网站上又找不到电话和客服,因而朋友说:“送钱的事情都不设客服,难怪在中国搞不过百度。”这位朋友的话未免偏颇,但是却不得不值得Google中国去反思,因为它的很多页面几乎是将其英文版直接硬着翻译了过来,而与其对比明显的是,百度相关的页面上服务电话、流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也方便水平不高的用户操作。Google在这一点上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真的走进中国了吗,真的放下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吗?如果没有,如果以后还是让那些没那么“高端”的用户难于操作,那么“搞不过百度”那真是出于自身认识和态度上的原因,无论李开复离不离职,Google或许都该认真想想这一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