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霞里的村庄
李廷贤
崔家梁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南岸的一个半山干旱小村。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个村庄的210多户农民家家都卖过血、断过粮食,因而,崔家梁被当地人称为卖血村。近年来,崔家梁通过发展桃、李、枇杷、花椒产业,水蜜桃园由过去的三两户人?业?10来亩到现在的每户平均2.8亩,使得干旱的黄土高坡变成千亩林果园。
那是一个彩霞里的村庄。
桃花村里的彩霞是怎样建成的?王有录最清楚。
趁着桃花旅游艺术届的召开,我于3月30日去崔家梁。看到五湖四海的游人到自己村里来赏花游玩,60多岁的王有录乐呵呵地说:我们一个是沾了党的政策光,二就是沾了桃树的光。每年的观光旅游为崔家梁带来的经济收入是100多万元,新鲜桃、李、枇杷等水果上市销售收入是100多万元。户均收入为1万多元。
我问:桃花园旅游艺术节就是冲着你们村的桃花来地,是吗?
老王说:正是呢.
“那年开始的?”
“2003年。今年第五届了。”
“举办桃花旅游节对你们村来说,最大的收获有那些?”
“主要是给咱们村长了精神。”
与市区仅隔一条江,一桥相连的崔家梁,说起这几年来的变化,酸甜苦辣一起涌动,王有录心潮澎湃。“人穷志短,没有眼光吧,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干旱的崔家梁望着滔滔白龙江喊口渴。土地一直被撂荒。1990、1993、2002年三次大面积栽树。头两次栽时,我在村子里当支部书记。当时,武都县委书记亲自在这里办点,他从庆安运来10000多株水蜜桃树让我们栽。也许是我动员不力,自己也没有带头的缘故,发送到农户的树苗,只有7户人栽到地里,其余的都凉干当柴烧了。那些人说,等到猴年马月,看能不能见到桃子。栽了树的农户,却把树当儿女,精心呵护,白天进城打工,晚上回村时都要给树背桶水。桃树通人性,3年后,活着的120多棵树都见果了。一棵桃树产10多颗,又大有红的鲜桃,两颗就有1斤,能卖2元,人们看着眼红了。趁着这股子热劲,我又向县里领导请求调运树苗。县上的辛心田书记宽宏大量,原谅了我们村上次的卤莽行为,再次调运13000株优良品种的桃树苗。1993年这次,全村发展桃园310亩。家家都有。我又请求解决水利设施,安装了4台电灌,保证了全村桃园的浇水,同时给每家每户接上了自来水。随着年年桃花开,城里上山看新鲜的人多了,什么武都有个桃花山、南山有桃园的新名词也流传开来。正是所谓劳动创造了美。1993年以后,村民自己也有去外地购买树苗的,枇杷、花椒、油橄榄、雪李,品种花色也多了。2002年,林业部门有支持了一些桃树,发展到500多亩。今年又栽300多亩。桃花村真就被桃花覆盖了,远看,就像彩霞里的村庄。”
话题拉远点,王有录说:“我们村20年来,跨了4大步。第一步是转变观念,认识桃树;第二步是发展特色林果业,变黄土高坡为桃花园;第三步是发展旅游业,挣城里人的休闲钱;第四步,发展多种经营,搞避暑山庄。”
时间倒退20年。崔家梁原来是个卖血村。
为了给老伴看病,为了供孩子上学,老王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多次去县医院卖血。5000cc1000元,一年抽过3次。“现在,每当进城看见街道上停的义务献血车,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自从建起了桃园,春天,桃花开,满山落云霞。游人络绎不绝。照相的、拍电视的、画画的、采风聚会的,许多护树棚变成了“农家乐”。2002年以来,在武都水利、财政、旅游、扶贫等部门的帮助下,崔家梁村的17户村民修整草棚院舍,开办了各种饮食、娱乐花色齐全的“农家休闲屋”。年收入都超过了6万元。
夏天,新鲜的桃子要下树,城里人亲自到桃园来,就像逛超市一样,自选自购,热闹异常。
坐在自家兄弟办的“农家乐”,王有录回味这一切变化,享受应该属于自己的清闲,招呼着故旧知己,有一种“待到明年春,还来赏桃花”的感觉。
其实,王有录于1998年就脱产了,他当了乡人大主席后,继续关心崔家梁的桃产业。新的村支部书记郑永忠接上班,坚持发展郊区生态经济,请专家指导培训,目前,桃的品种已经有12个,亩产量3000多斤,产值6000多元。全村桃收入300多万元。“2003年起,武都旅游局瞅准这个地方,举办第一届桃花旅游节,今年是第五届了,县上的旅游节办到我们村上,这是崔家梁人意外的收获。长了我们的精神,当年的卖血人挺直了腰板。这都多亏我们的王书记。”村民者润华说:“我家的3亩桃,减去一年的浇水、施肥、人工开支,可收入7000多元。农家乐的旅游收入有6万多元,这个桃子成熟,游人随便吃,也不收钱。”村民老崔,2003年村里动员他办农家乐时,手头缺钱,王有录帮他借了20000元,现在,他已经还清借款,每年的6万多元收入除了家用日常开支外,还供一个大学生上学。“要是退后5年,我是绝对供不起学生的。”
亲历一个村庄的变化,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会作务的人,收入就多,他们一到冬季,就进城拉稀粪,沤熟了给桃树上底肥,树势长得壮,结的果子大。甜。真像《西游记》里演的仙桃。”问他对崔家梁桃园的发展还有那些建议,王有录说:“桃园的坎边应该多栽常绿树。让城里人望南山见绿,增加吸引力。我自己的2亩地,在地埂栽上了枇杷、油橄榄,有效果。你看,枇杷已经下树。”
如同一个调色盘一样,崔家梁的桃园显示着武都城区生态建设的脸面。“我有个建议,就是每年桃子下树时节,武都城关城市管理部门给我们的桃子开个绿灯。允许我们的农民提上果篮走街串巷。”
“清晨小巷卖桃声,早有仙桃送上门。这不也是一道风景吗?”“是啊,温家宝总理也说了,管好城市,不在于严格限制农副产品上街。桃子下树,一过夜就不好吃了,难道往白龙江里倒?”
这是卖血村蜕变为桃园村后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根据王有录介绍,崔家梁的700多亩桃园已经计入退耕还林面积,这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支持。目前,通过以桃产业为主体的各项产业发展,崔家梁村面貌焕然一新。160多户村民盖起了新楼房,电视、电话普及,村道硬化,村庄文明,管理规范,村容美观,整村富裕,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成为白龙江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看着老王怡然自得的样子,我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话:人生难得有清福,桃花园里度晚年。老王算是得到了。在桃花勾织的彩霞中,我感受到一个人对于幸福日子的体验,我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虽然这里并没有我的一棵桃树。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