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地写鲜活的历史
成功贵在坚持,石悦每日雷打不动地更新帖子,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路说下去,王朝的更替,后宫的乱臣贼子,宦官的争权夺利,一切的一切,都逃不过他那双凌厉的眼睛。他细细地讲来,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故事无比精彩!
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300万次,一大批网民甚至还聚集到他的周围,成为他的“粉丝”。其中包括大学教授、懵懂小孩和耄耋之年的老太太。
这一现象引起了几位版主的质疑:他不可能这么火吧,点击率是否有造假之嫌?几位版主甚至组织网友刷屏阻止“明矾”们看帖,这一举动引起了每天守在电脑前看连载的“明矾”们的极度愤怒。由此,掀开了“煮酒论史”上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骂战,战争的结果,“明矾”们赢了,几位版主被迫“下课”。
面对质疑,石悦也感到郁闷,他觉得自己本来已经写得够辛苦了,怎么还会遭遇如此待遇?可到了后来,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提笔,把自己放在人物的历史背景之中时,他的心态变得怡然了。喧嚣过后,他依然勤奋地连载着《明朝那些事儿》,一集比一集更精彩,有网友打趣道:他颇有明朝某位大将的风范,宠辱不惊,一心攻克自己心中的新明史。
石悦要用行动证明,当初的提笔,并非一时冲动。
石悦心中的明朝,群雄争斗,无可取代。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如此波澜壮阔,读史如读心,你能感悟到多少,就能证明你的阅历有多少。但是,人无完人,伟人亦不过如此,如朱元璋的霸道,如朱棣的残忍,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历史和成长所给予的烙印,他们的缺点,没有办法不让后人直视。而恰恰是这些缺点,让一代英雄显得如此真实而可爱。
“在写到某些具体历史人物时候,我会很准确,让人觉得很真实,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历史人物也是人,而事实上我们没把他们当过人。比如张居正是好人,严嵩是坏人,好人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坏人从来没有干过好事,就是这样一个错误。好人是怎么变坏的、坏人是怎么变好的,张居正也贪污受贿,严嵩也曾经干过很多好事,怎样去界定一个人,怎样去理解他在当时背景下的选择?你要体会他当时内心那种痛苦和煎熬。没人是天生的英雄,都是从一个平凡人开始,他必须战胜很多东西,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到不会动摇。”
当年明月有一个观点:历史上的人物都比现实中的人聪明,能上史书是因为他有过人之处,好有好的过人之处,坏有坏的过人之处。“所以不要把他的某些抉择和做法看得太简单,你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他也想到了,然而他还是做错了某些选择。比如某些皇帝为什么要信任太监呢?太监是坏人,但他就信任太监,明知道太监是文盲不学无术,还去信任他。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不是他的选择,这是明代君主制度的需要,太监当权就是皇权的扩张。只有这种写法,才能理解当时的人物。事实上历史很简单,它就是过去人们的生活,只不过是高度浓缩的生活。”
从那以后,他更是一门心思地沉浸在写史的世界里。每天晚上,他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然后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游走。“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当年明月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当年明月发现,现在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有趣。有影响的人,一般都是按规则出牌的人,不按规则出牌的人才是真正有趣的人。可是这种有趣的人往往早早就出局了,历史上从来就是如此。
当年明月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接着是经济上带给他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但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20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接着,《明朝那些事儿——贰》、《明朝那些事儿——叁》、《明朝那些事儿——肆》相继出版,销量依然空前高涨,一经面世,就被抢购一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