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股神”神话破灭
除了巴菲特,被称为“亚洲股神”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也同样有承认投资失败的经历。
2004年,自称“本来不喜欢股票”的李兆基成立了私人投资公司“兆基财经”,初始规模500亿港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随着香港股市当时的高歌猛进,“兆基财经” 也一路推进到2000亿港元,李兆基“亚洲股神”的名号也开始广为流传。2007年,信心满满的李兆基曾乐观预期香港恒生指数将冲上33000点高峰,但随后指数的“一落千丈”让这位“亚洲股神”略感尴尬,并在公开活动中自拆“股神”招牌,调侃自己是“冒牌股神”。
随着2008年股市大跳水,更是让李兆基汗颜。去年7月份,“兆基财经”已经损失500亿港元。去年年底,李兆基更是透露,与股民一样,“兆基财经”惨遭雷曼债券套牢,在高峰期市值达2000亿港元,去年已蒸发1000亿港元,他自嘲个人损失已超5亿美元(约39亿港元)。当有媒体记者问及李兆基的“股经”时,他称“看不懂当前的股市,没什么好说的。有时间会旅游散心,不再关心股市”。
此外,李兆基还一度被传“错误理论让荣智健的中信泰富‘血本无归’”。
2007年4月,在投资上屡获厚利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公开他的“发达秘笈”,其中一招是“转本位”。他的理由从当时看是很合理的,因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前景看跌,李兆基建议将港元转做外汇,如欧元、英镑及澳元,他声言:“什么不用做也可以赚10%以上。”
中信泰富在澳洲有钢铁项目投资,为了减低投资的货币汇价风险,公司的政策是以美元锁定项目成本,以澳元及欧元为对冲,但荣智健较李兆基更为冒险,不是买澳元现货或期货,而是买风险更大的累计期权。结果事与愿违,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金融业濒临破产,但美元汇价却不按牌理出牌,突然走强,导致中信泰富押错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