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女孩盼嫁海盗富豪 索马里人最喜欢中国人
来源:《广州日报》
现在的索马里海盗拥有卫星电话等各种先进装备
每年能够带来数千万美元赎金收入的海盗活动,几乎已经成为索马里唯一的“产业”,然而,绝大多数索马里普通民众都没有从中获益。
在该国东北部的邦特兰地区,一些一夜暴富的海盗常常开着名车在街头招摇过市,他们兴建别墅,举办奢华婚礼迎娶漂亮媳妇。海盗在当地,是不少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是女孩们梦寐以求的“另一半”。
可恨之人也有可爱之处,为了笼络人心,巩固在陆地上的据点,某些海盗还会拿出一小部分赎金为当地修路、建学校。这些小恩小惠,为他们在当地赢得了一定的支持。
索马里为何会出海盗?索马里海盗何以如此嚣张?索马里人民对海盗、对中国持什么态度?新华社内罗毕分社记者赵卓昀曾亲赴索马里,就让他带着我们一同去解读这个神秘的国度。
2007年8月30日,应索马里临时总统阿卜杜拉希·优素福的邀请,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张明抵达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参加“索马里全国和解大会”闭幕式,赵卓昀跟踪采访。张明,是自1991年索马里内战爆发、中国大使馆撤离以后,访问摩加迪沙的最高级别的中国外交官。
索马里人对中国什么态度?
最喜欢中国人,但劫匪并不会格外开恩,有绑架照绑。
由于机械故障,中国驻肯使馆包租的小型客机推迟了4个小时才抵达摩加迪沙,而当天的闭幕式原定于上午9时开始,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索马里问题特别代表”弗朗索瓦·法尔在内的其他贵宾早已悉数到场,但索马里方面为了等待张明一行,特意推迟了会议开始的时间。
不仅是政府官员,索马里民众也对中国表现出了淳朴的热情。当中国外交官步入会场时,与会代表们纷纷起身热烈鼓掌。在会议主持人介绍中国大使时,不少与会代表更是长时间地边鼓掌边欢呼:“中国!中国!”对中国代表的热情程度,明显超过对其他国家的代表。
中国代表团的一名随行人员在会场外排队上洗手间时,有人问他“是不是来自中国?”——“是的”。他立即享受了“优待”,被允许“插队”先进洗手间。
索马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是因为中国一如既往的以无私援助为宗旨的非洲政策。中索两国自1960年建交后,双边关系稳健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为索马里援建了一批重大项目:摩加迪沙体育场、贝纳迪尔妇女儿童医院、国家大剧院等等。
赵卓昀会后随队去中国驻索马里使馆原址参观时,一名在那里工作了16年的看门老头捧出了当年使馆大楼上悬挂的中国国徽。出于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他在十多年的持续战乱中坚持妥善保管这枚国徽,不离不弃,视之为珍藏。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无不为之动容。
时过境迁,中国援建的摩加迪沙体育场当时驻扎着埃塞俄比亚军人,地上满是子弹壳。主体育场原本可以容纳3万人。
中国援建的国家大剧院更是被炸得只剩下了一副框架,同为中国援建的香烟火柴厂则成了流离失所者的暂居地,被炸毁的厂房内散布着各种简易居住帐篷,还散养着一些山羊。
“尽管中国人是索马里人最喜欢的‘外国人’,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在如今的混乱局势下,任何人前往索马里都将面临被绑架的高风险——中国人也不例外。”
在陆地上,他们同样经常绑架外国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字:“钱”。索马里有很多人处于无业状态,他们对自身的处境缺乏安全感,进而成为“亡命之徒”,他们的绝望和贪婪,是造成目前索马里国内秩序混乱的主观因素。可以说,索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方。
西方媒体无不雇用当地人代为采访——新华社亦是如此。偶尔会有若干富有挑战精神和冒险精神的西方记者单刀赴会,却落得个被绑架的不幸下场——不被绑架的几率非常之低。
索马里北部相对安全,这是因为北部各地区各自为政,有个地区甚至长期自娱自乐地自称“独立国家”。目前,大多数国际援助组织都已撤出索马里中南部地区,世界粮食计划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医生无国界”等执著的援助组织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在雇用了一批当地人后继续开展工作。
索马里海盗为何频频得手?
背后那个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情报网络“功不可没”。
即便如此,工作人员仍然经常被枪杀。头几天,刚有一名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当地雇员被杀,这已经是自去年8月以来遇难的第3名当地雇员了。去年,世界粮食计划署还有5名运粮司机不幸遇害。
据了解,目前仍有个别中国公司在索马里发展业务,但集中在相对安全的北部地区。
索马里海岸线总长约3700公里,是非洲除岛国马达加斯加以外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海盗事件的频发地——亚丁湾,是从印度洋经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上要塞,战略位置重要。
亚丁湾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250公里,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每年约有1.8万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大多数都要同时驶经亚丁湾。此外,还有大量不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在该海域航行。海域广阔、商船众多,数量有限的外国军舰开展保护工作的难度很大,这给海盗们以可乘之机。
据专家估计,索马里海盗目前的总人数应在1100人到1500人之间,他们非常善于隐藏自己。在行动时,他们通常先乘坐伪装成民船、实则装备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母船来到外海,在锁定下手目标后,从母船上放下三五艘快艇,迅速靠近目标。包围对方船只,然后手持AK47自动步枪、机枪和火箭筒,借助一端捆有“飞爪”的绳索登船实施绑架。
得手后,他们将被劫船只驶往索马里领海内的某个地点停靠,通过卫星电话与船主谈判,索要赎金。他们深信,有人质在手,外国军舰不敢轻易动武。
眼下,正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军舰驶入索马里海域保护商船,迫使索马里海盗扩大了作案范围。沙特载有200万桶原油的“天狼星号”油轮,便是在肯尼亚东南部港口城市蒙巴萨以东700多公里的印度洋上被劫持的。
以“天狼星”号油轮为例,被劫地点距离索马里海盗经常活动的地区超过1000公里。该船原计划绕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不料在中途被劫。专家分析,在如此远离索马里海岸的地方作案,索马里海盗显然对其航线和航行时间都了如指掌,很难想象没有“线人”提供情报。
这种猜测早前已经得到了来自海盗组织内部的承认。“我们在许多地区——或者说是世界各地——都有谈判人员、翻译和代理人。”一个名叫艾哈迈德·达希尔·苏莱曼的海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人帮助我们获取赎金,以及找到谈判对象。”
索马里的持续战乱,迫使大批国民逃往海外。据估计,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索马里人约有200万之众;仅在邻国肯尼亚的难民营里,就住着20多万索马里难民。在欧洲和北美,也散布着不少以难民身份前往的索马里人,有数据显示,仅在加拿大一国,就有20万索马里人。
但有证据表明,除了索马里人,一些外国人也在助纣为虐。比如:在接手赎金前,海盗们都会用验钞机检验真伪,而这些验钞设备就是通过吉布提、内罗毕或者迪拜等地的外国商人获得的。
索马里人如何看待海盗?
多数人反对,但一夜暴富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战乱、干旱、疾病、民不聊生,索马里人在艰难地活着。幸亏,他们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那里盛产金枪鱼等名贵海产品,不少索马里人还可以靠捕鱼为生。可是,偏偏又有外国渔船抢了他们的饭碗。
肯尼亚“海员援助组织”负责人安德鲁·穆万古拉就曾指出:每年有不少来自欧亚的渔船到索马里海域捕鱼,而索马里无法对自己的海域进行有效监管。
索马里一些沿海城镇的居民抱怨:装备先进的大吨位外国渔船将当地的海产捕捞殆尽,让他们失去了唯一的谋生手段,这是迫使渔民进入“海盗行当”的客观原因之一。
于是,开始有索马里海盗披着这套合情合理的“合法外衣”,组织所谓的“海岸警卫队”,以“执法”为名劫持渔船和货船,指控他们在索马里海域非法捕鱼、倾倒有毒物质,然后以“罚款”的名义向船主勒索赎金。
每年能够带来数千万美元赎金收入的海盗活动,几乎已经成为索马里唯一的“产业”,然而,绝大多数索马里普通民众都没有从中获益。恰恰相反,海盗的肆虐威胁着数百万索马里人的基本生存。
据联合国统计,索马里需要国际食品援助的人口已超过300多万,占该国总人口的40%以上。但受困于驻索马里援助人员经常遭遇袭击和绑架的危险状态,如今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国际援助机构仍坚守在该国苦苦支撑着援助使命(主要是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粮食计划署)。
然而前些年,世界粮食计划署租用的运粮船多次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被海盗劫持。直到前年西方国家开始派军舰为运粮船护航后,这一问题才得到了暂时性解决。
那么,包括一千多名海盗在内,究竟哪些人从“海盗产业”中得到了好处?
“我知道海盗是不好的。但如果没有他们,我就没法活下去。”“海盗窝点”埃勒的小摊贩卡迪亚·杜阿莱坦言。这位4个孩子的母亲经营着一个小摊子,向海盗出售咖啡和阿拉伯茶。
埃勒这个索马里东北部沿海城镇,几年前还只是个小渔村,当地人靠打鱼为生,住在用铁皮搭成的简陋棚子里。而如今,在“海盗产业”的带动下,出现了许多以石头建的“豪宅”,海边还建起了当地人眼中的“高档酒店”。
其实,当地人也都承认海盗活动是犯罪,但生逢乱世,一边是饥饿与贫困,另一边是一夜暴富,他们理所当然地很难经得住诱惑——选择后者。在“乱世索马里”,海盗们普遍怀着这样一种心态:“昨天是黑暗的,明天是空洞的,只有当下是可以把握的”,“过一天是一天,赖活不如好死”。
近年来,索马里的亡命之徒们不断地“把海盗生意做大做强”,赎金标准从起初的每艘船几万美元,涨到了现在的动辄几百万美元,他们控制了十多艘劳动工具——“战船”。
虽说赎金的大头通常都被那些定居海外的“幕后老板”抽走了,其余部分在经过数十名参与者的瓜分后,每人到手的数目并不算太大,但在这个因战乱而极端贫穷的国家,那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