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 满分源于关注社会
高考作文满分源于关注社会
——本报记者连线考生黄莎家人及老师同学
上大附中学生黄莎参加今年高考,所写作文《他们》,获得上海唯一的满分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的她,为什么会选材农民工子女?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深刻动人?昨天,本报记者长途连线位于黑龙江佳木斯的黄莎家,她父亲黄延斌向本报披露了答案。黄莎的班主任卢松龄及两名知心同学,也从侧面介绍了黄莎的成长故事。
为孩子伏案的身影触动
黄莎家庭环境比较优越,2005年凭着优异成绩从佳木斯市考进上大附中读高中。在高考作文中,她何以会关注到农民工子女?室友李霞同学说,黄莎作为外地生,和农民工子女一样,都是上海的“异乡”人,可能在求学难方面有共鸣。副班长张昊记得,语文老师卢松龄曾在班上讲过华师大二附中一女生调查乞丐生活的例子。“当时这件事引起了全班同学讨论,老师引导作文视角要宽泛独特。黄莎莫不是受此启发写出‘人无我有’的好文章?”
黄莎的父亲黄延斌不这样看:这篇作文是女儿高中三年对农民工持续关注顺势而为的结果。他介绍,上大附中地处城乡结合部,附近一个菜市场外来务工者很多。黄莎高一暑假回佳木斯告诉父亲,有一天她去买水果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趴在卖水果摊位上,一笔一画地写作业。旁边嘈杂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与孩子伏案的小小身影形成的对比,让她看出些许无奈与坚韧,还有乐观和希望。这份触动,使她此后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读书问题格外关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