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的班主任赖老师一度非常担心吴莹莹的性格,怕她的不合群到了大学里会给发展带来阻碍,但现在吴莹莹在职场上的良好势头让他终于放下了心。不过他依然认为,在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环境下,作为老师,比较负责的方法,还是更多地追求学生的“共性”,而非“独特性”。“吴莹莹的成功说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包容性更大了,但我们是否就该一味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判断学生的“独特性”?这种‘怪’是一种和才华结合在一起的怪才——比如吴莹莹,还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如果放任他们,可以说是一种冒险。有些‘怪’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年纪尚小,所以很难判断。”
在谈到吴莹莹成功的个案时,赖老师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有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的,最多就是知道要把书念好。而吴莹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兴趣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并且舍得在上面下足够的功夫。我们现在的中考和高考,是无法把学生所拥有的特殊才能考察出来的,他们只需要书读得好,能考试就行了。而吴莹莹到了大学这个比较容易发挥特殊才能的舞台,多年的想法也就开始逐一实现。”
在大学这个更成熟的平台,吴莹莹的做人方式开始得到尊重和认同。吴莹莹的好友游芳说,“我们认为的牛人分两种,一就是拿到好的offer,二就是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对莹莹来说,国早就出过了,而她出来就拿到这么高的职位,也是能力强。我们寝室的同学并不觉得她有什么不一样或者特别“强”,因为我们看到了她的努力。”
游芳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成绩在百多人的班上排名靠前,目前已经保送了北师大研究生,她说吴莹莹和自己的成才方式并没有可比性,“刻苦也分很多种,莹莹刻苦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像我,考试的分数差一点,我就心里难过。她的‘强’,主要是体现在对时间的利用上。倒不是说早上多早起来去上自习。比如我们在闲逛、嘻嘻哈哈的时候,她在做自己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