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缺失
一般来讲,珠宝价格是由重量、净度、色泽的差别和切工、抛光等后期加工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的。钻石、红蓝宝石等虽然按品种质量、大小、重量等国际市场交易价参照,但由于国家标准存在不足,镶嵌钻石分级证书中仅根据净度、颜色等得出的“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评估,不能准确反映钻石品质等级。
国家高级宝饰考评师、鉴定师邹焕炎认为,目前我国在珠宝的估价上虽有公认的原则,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催生珠宝暴利的重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金银珠宝行业的“三包”规定,也没有专门完整的珠宝市场的行业法规或管理条例,目前多靠《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公约》从道德层面约束,问题难免频出。
此外,国内原材料销售也很混乱,而在缅甸,商业运作比较成熟,玉石毛料买卖都是公开拍卖。
本土品牌培养无力也是标准缺乏的结果,值得欣慰的是,中宝协制定了“十一五”品牌建设规划,2007年重点培育贵金属镶嵌宝石首饰、黄金首饰。
急需立法
用分析人士的话来说,设计的无专利性和销售的无指定性以及估价标准的不存在性,促使首饰行业暴利丛生。那么,珠宝行业动辄几倍的虚价谁来监督?
行业协会显然看到了这种“不确定性”所隐藏的危机,承认“市场存在以次充好、虚假打折、恶性竞争等经营行为。”
为此,中国宝玉石协会与珠宝企业共同倡议:确保商品货真价实,严禁以次充好、以假当真;实行明码标价,不虚假打折、不低价倾销、不搞恶性价格竞争……但是这种条款显然并不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应。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已与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拟定了有关翡翠、珍珠等行业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些“国标”将会提交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目前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是《关于研制珍珠国家标准的技术草案》,该项目预计2007年9月份之前完成。
同时记者获悉,《珠宝首饰行业加工贸易单耗课题研究报告》已通过审定,并正式呈报海关总署和国家发改委,该报告对促进我国珠宝产品加工贸易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依据。
在奢侈品消费税方面也有利好。虽然贵重珠宝首饰暂时还未列入征收范围,但企业的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方面,在指定渠道得到了减免。
对消费者最大的利好或许是国家《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随着相关国标的出台,消费者和经营者就可以依照统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对市场的产品加以明判。
上一页 [1] [2]
您正在欣赏的是财富网的文章《珠宝业的暴利路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创业秘笈
天天
我摘
好哦
天极
POCO
新浪ViVi
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