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美元主导货币地位几经起伏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使美元成为西方的主导货币。在美国主导成立的世界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框架支持下,美元占据了货币支付、计价和价值储存3大功能的制高点,成为世界贸易和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同时,纽约的华尔街以及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聚集地,拥有大量金融证券和重要资源商品的交易定价功能,这是美国虚拟金融经济得以高度发展的体系基础。
但是,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并不是稳固和永恒的,它跟随国际经济格局和美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而起伏。每当经济危机和战争失败接踵而至之时,美元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就会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因为战争的失败不仅使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受到打击,而且军事上的巨额投入成为血本无归的投资,美国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遭到债务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1971年尼克松政府声明放弃金本位体制后,正是1973年越南战争的失败和接踵而至的中东石油危机,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的正式崩溃。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和《基金协定》,美元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经过战后“经济奇迹”的西德马克和日元的货币地位开始上升,这是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开端。
为了重振美国的霸权地位,上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加强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使美元重新赢得了强势地位。在取得冷战的胜利以后,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蔓延到了全球各个角落。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通过“互联网新经济”制造美国科技优势的光环,美国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促进了虚拟金融经济的巨大发展,这进一步加强了美元金融系统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基于其重新赢得的货币地位和金融经济的优势,美元金融资本在上世纪90年代纵横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汇率和金融危机,兵不血刃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施了沉重打击,掠夺了大量资产和市场份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