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就业压力引起心理恐慌
2005年8月3日~7日,本刊(指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中新网注,下同)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推出了针对就业引发心理压力的调查,共有1431人参与调查,结果发现,92.94%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而77.5%的学生回答在找工作期间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2001年,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人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某媒体不久前的一则报道说,最近在北京海淀区清河附近出现了一条“半仙街”,即将毕业的不少学子纷纷到这里请“半仙”为自己“指点迷津”,“半仙”们的生意一度兴隆。在学校里面流行的“扑克算命决定职业”、“星座决定你前程”的游戏更是让许多毕业生尤其是女生津津乐道。“没有面试、没有机会,空虚郁闷的时候算算,感觉有的还很准。”2004年毕业于湖南理工大学的陈喻说,算命成了她排解压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3)教育机构应给予毕业生心理帮助 财富网版权所有
针对“80后”大学生种种“就业恐慌”的表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认为,“就业恐慌”主要来自找工作时的茫然无措,平常没什么职业规划,一有就业的机会,也不看是什么要求就一哄而上,同时找工作四处撒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份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明确目标的达到了62%。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说,很多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应聘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以至于出现了部分学生有就业恐慌的表现。
孟庆伟说,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张剑副教授认为,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大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这部分学生就业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机构应该给大学生、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帮助,同时,张剑认为,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恐慌”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