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酸甜可口,不仅好吃,而且十分好看,红红的山楂按个头排列在竹签子上,外面还裹着晶莹剔透的糖稀,真是惹人喜爱。早些年在春节的庙会上,还时常看见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还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足有几十个山楂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
冰糖葫芦的历史传说
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痊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和冰糖葫芦相关的饮食文化
冰糖葫芦是北京很早就有的一种零食,每年一到九月底,就有小贩走街串巷,有挑担的,有扛稻草桩子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路吆喝着:"葫芦冰糖,蜜嘞糖葫芦……"招引馋嘴的孩子们。冰糖葫芦以山楂的为正宗,还有海棠、荸荠、山药、葡萄、核桃仁的。大小也不同,最大的长达五尺,上插一面彩色小旗。买这种大糖葫芦,是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到和平门外琉璃厂逛厂旬庙会的节目之一。不过这种糖葫芦制作粗糙,是用麦芽糖蘸的,不如冰糖的好吃。最小的则是冰糖葫芦中的精品。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回忆,冰糖葫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我在另一本书中读到,信远斋的冰糖葫芦是"以竹签穿单个红果用冰糖蘸成"的;还有资料说信远斋最有名的是"豆沙冰糖葫芦",即将每个山楂都横剖为二,去核,在中间夹上豆沙,再用冰糖去蘸。时至今日,琉璃厂东街的信远斋早就卖起了可口可乐之类的东西,小小的门面久已不见昔日享誉京城的风光,冰糖葫芦的绝唱真的就成了广陵散,只怕再也无从印证梁先生的记忆是否有误了。梁先生说:"离开北平就没有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这是老实话、家常话。然我每读到此,总感到故都秋风的萧瑟,老人深深的悲凉,不禁黯然。
冰糖葫芦有哪些营养价值
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涤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楂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楂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冰糖葫芦
提起北京的冰糖葫芦不得不说一下,早先北京的三家"信远斋""九龙斋"""不老泉"老字号.
信远斋的前身是信远斋蜜果店,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在东琉璃厂,创办人姓肖(一说姓刘),清光绪翰林、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对信远斋的蜜果脯和酸梅汤非常欣赏,曾题写“信远斋蜜果店”匾额,悬挂在门楣之上。
不老泉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琉璃厂,清纪昀(字晓岚)对不老泉的糖葫芦非常欣赏,曾题写“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诗句自嘲。该店铺面卖货,后院加工,自产自销,主营季节应时当令的精美食品。冬季自制糖葫芦,该店制作食品的原料,挑选极为严格。冰糖葫芦的制法更是别具一格,山楂选用山东出产的优质金星山楂;辅料选用金黄色的冰糖。然后挑选上好的红果去核,串成一串,但果与果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使每一个红果均匀地沾上冰糖。有的还将果子切一个口子,夹上自制的细豆沙、核桃、山药泥,外面薄薄地贴上一层黑豆沙,豆沙上再摆列不同形状的白瓜仁,而后沾上冰糖汁。外观红、白、黑三色分明,食之甜酸脆绵,清香利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